476难度更高

“先生……”铜城教育局的年轻人很有礼貌,开着那辆有些破旧的人民2型汽车,载着夏老夫子向学校进发:“坐船还习惯吧?”

比起之前在东湾岛上临时建立起来的学校,铜城的学校条件就明显要好上许多。

一方面是这里之前也是比东湾城更大的城市,人口也多,自然条件也更好一些。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唐集团在郑国故土上全面开启基建模式,最重点修建的就是学校。

大唐集团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同时更需求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很好找,人才资源就难得了。所以人力可以花钱直接卖到手,人才就只能自己慢慢培养。

“这有什么习惯不习惯的,那铁船大得和个岛一样,也不摇晃,转眼间就到了临水,如同身在平地一般。”夏老夫子很是惊叹自由轮的巨大,满口都是溢美之词。

那是东湾到临水距离够近……从龙城到东湾岛你试试……在心里小小的吐槽了一句,开车的年轻局长笑了笑说道:“先生习惯就好。”

铜城教育局刚刚成立,要不然也不可能让他这个局长大人来给一个老师开车。

没办法,大唐王国针对地主的清算运动得罪了太多的文人地主阶层,差不多等于说是把郑国原本的士大夫阶级给一棍子全打死了。

这种情况下再启用这些不怕死嘴还硬,自以为自己受了委屈,表面上不敢造次实际上总是时刻准备着暗地里使坏的郑国文人们,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当地的培训工作进展有些缓慢,这基本上可以算作是摧毁土地兼并过程的后遗症。

科学教育方面怎么说都要启用大唐集团高校毕业的学员,损失并不算大。真正让人头疼的,是最基础的文字教学。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把经过了考察,有师德而且已经在思想上接受了唐国概念的东湾岛教师调过来应急。

夏老夫子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一个有师德有能力的老教师,虽然学识方面有时代局限性,可在语文教育方面那真的是好到没话说。

他愿意来铜城,其实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他准备在这里,从头学习大唐集团的基础科学,完善自己的知识。

听说大唐王国准备在工业城市铜城成立一所工业大学,他就递交了报告,主动要求来铜城一边教书,一边享受免费学习的待遇。

其实他这一路颠簸还是遭了不少罪的,主要的原因是临水到铜城之间的铁路还没修通……

“反正这一路也没什么风景,先生不妨和我说说,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一边开着车,年轻的教育局局长一边开口随意的问道。

沉默了几秒钟,就在开车的局长以为夏老头睡着了的时候,老夫子突然开口说道:“老夫觉得,铜城的学校,每一届学生的语文课程应该增加一倍的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