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是了,就算有天赋在,但也绝对是天道酬勤的结果。努力的人,在什么方面都很努力啊。这么想,我也不能被比下去。

柳青青也更加卖力,事下花的功夫也越来越多。

一个简单的爱情剧,两人都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有时候科乐都觉得可以了,两人还会要求重拍。让科乐都不由汗颜。

这就是好演员的素质吗?让他也热血沸腾起来了,总觉得一定可以成功了呢…

因着两位主演的带动,其他配角的情绪也被带动起来。因着本来配角多是影视学院的学生,功底肯定都有的,只是放不开。在他们的带动下,配角们也挺卖力,最后效果也十分的好。

只一百分钟的爱情电影,只拍了半个月就杀青了——这还是为了等几个特殊天气的缘故。科乐开心的不得了,他觉得这次电影拍摄的特别顺利,演员状态也特别好,自己和云铭甫一定能得个开门红。

。……

这次电影结束,慕子墨既然是主角,自然不能偷懒了。那电影的宣传,自然都得带上他。

不过毕竟只是个小成本电影,工作人员和演员都算是新人(柳青青在电影圈也是新人),什么记者招待会之类的肯定是没有的。那宣传最得力的,还是打着男女主演的旗号来宣传。

柳青青演了那么多部电视剧,再加上长的不错,演技又好,为人又低调,风评不错,自然粉丝不少,还有人把柳青青奉为女神。女神居然进军大荧幕了,还是直接饰演女主角,粉丝们自然纷纷捧场。

而慕子墨新专辑的销量非常可喜,国内并无歌星和他对垒,一下子就获得了国内销量总冠军,并且已经保持到了现在,销量已经突破了百万张。这在新人第一张唱片的发行历史上,仅次于肖蓉。肖蓉现在已经快把称号中的“小”字去掉了,一些媒体已经把慕子墨称作“小天王的接班人”。所以慕子墨的人气也可想而知,不然也不会在校园里引起骚动。所以慕子墨时隔一年重新出现在荧幕上,还是大荧幕的主角,已经饥渴许久的粉丝们是说什么也要去看的(国外的那部电影比这部电影迟上映)。

所以这电影,完全是捆绑着两位主演的名气来宣传。因为只是爱情电影,不是什么大制作,所以媒体们也并没有唱衰。反正爱情电影都那样,不会太红也不会太冷,口碑也中规中矩,不会太差,所以并没有什么好唱衰唱红的。

所以,直到首映一周之后,媒体才开始重视起来。

第60章

华国的十一月没有什么假期,除了恰好这时候审核通过的国外片之外,基本上商业大片不会选择这个时候放映,所以小成本影片一般都会放到这个时段。

《槐花雨》也是在这个时段公映。

因为只是小成本片子,什么发布会自然是没有的,只是首映式的时候,送了一些票给影评人和媒体。

无论什么影片首映,都会来这么一出。而影评人和媒体却不一定会去。不过这次《槐花雨》上映,给面子的影评人和媒体还是不少。这主要是看在男女主演的份上。

这两人演技不错,他们初步担纲主演的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写了影评和报道,人气也比较充足——至少比这个月其他几部电影的人气来的足。

电影刚开始,是老旧的手风琴声伴奏,一个槐花盛开的院子,从远景逐渐拉近,一个穿着白衬衫牛仔裤的少年膝盖上摊着一本书,安然的靠坐在槐树下,抬头看着纷飞的白色花瓣。

苏同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网络影评人,因为只专业出身,评价又中肯,不会特意哗众取宠,最开始没什么人气,但最后却慢慢在浮夸的影评人圈子里打出了名气,积累了不小的名气和不少的铁杆粉丝。

他这次拿到电影票,来看这电影,却是很少的不因为男女主演的关系而来的人。

业内的人总有自己消息的来源,云铭甫那点破事,圈子里很多人都知道。虽说只是签了三年的卖身契,但是云铭甫的剧本捧红了哪个编剧业内也是知道的。而那个娱乐公司的短视也让人十分无语。

其实代笔什么的在娱乐公司并不少见,或者换个词,叫“合作出品”也成。新人写剧本,老编剧修改,然后采用,这也算给新人编剧锻炼的一种方式。只是新人留不留名字就看各个公司的道德水准了。但若新人展现出了才华,娱乐公司一般而言肯定要花力气留下这个编剧。

毕竟演员难见,但好歹还能捧出来。但是在华国这商业流水化剧本犯懒的时代,一个有能耐的编剧可是非常难得的。

好的编剧和好的导演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