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番外一 1994年

高一的时候,她就已经有了要去京市的打算,所以在那时候,她开始着手处理手头的生意。

鸡蛋生意她还在继续,但鸡蛋的来源已经逐渐从农户转成专门的养殖场,由养殖场的车子将鸡蛋送到杭城。

之后在于婶和袁桂花带领的一些人,专门对鸡蛋进行分拣,将可能存在问题的坏蛋尽可能挑选出来,提高送去饭店的鸡蛋质量。

这样一来,其中的成本较林念自己做这门生意时要大大提高,利润也被压缩了不少,但生意还算稳定,林念只当是做一桩“小生意”,并不要求这门生意赚多少钱。

好在这桩生意经过林念几年的经营,不管是鸡蛋的来源还是鸡蛋的去处都比较稳定,除非发生一些特殊的情况,不然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

至于海鲜生意,在确认要去京市念书的时候,林念想过放下这桩生意。

但当时这生意正值发展期,不仅影响她,连带着还影响到了周边的一片饭馆,并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那时候林念实实在在烦恼了一阵,好在这件事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海鲜也是水生生物,既然它们在海里的时候可以生存,那只要在杭城构建一个具备海水特性的养殖区,或许可以将海鲜变成养殖的水产。

为此,她想了许多办法,不仅专门买了一块用于养殖水产的地,还特意去找了专业的人士,对海鲜人工养殖进行评估,调配适合海鲜生存的人工海水。

这个过程进展很慢,但好在,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进展。

“先前我们养殖的那批海鲜,特意请人跟专业的海鲜进行过比对,除非是特别嘴刁的人,一般人尝不出区别,而且我们的养殖区就在杭城,从地理位置来说,已经有了天然的优势。”

“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麻烦,我去京市读书,或许不止四年,也许等到毕业后也还会留在京市,养殖区的海鲜品类少,量却不少,勉强可以弥补周边这一边海鲜生意的影响,”林念说着,看着站在他面前的刘保木,“刘叔,海鲜养殖区的事就麻烦你们了。”

“怎么是麻烦,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刘保木面带笑容,“要不是因为你,我也不会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还有我的那些朋友,多亏你不嫌弃。”

“我们只是正常的雇佣关系而已,我还很高兴能招聘到像刘叔这样的好员工呢,”林念笑的随意,话里话外却满是认真,“还有杭城这里的运输,也要麻烦刘叔操劳。”

“我喜欢操劳,你最好再多给我一点事做,”刘保木也笑了,“过日子嘛,操劳起来才能过的好。”

从林念开始有意向在杭城建立专门的养殖区开始,她一直在物色员工。

她对于员工没有太大的偏好,只要能干、肯干就可以,别的都没有要求。

又因为丁华那里人多,她去问了两句,才从他口中得到建议,最终聘用了几个刘保木的朋友来给她做事。

说是朋友,但其实是战友,那些人跟刘保木一样,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出去找工作时,也总被挑三拣四。

但在林念眼里,他们就是普通的员工,既然有人推荐,又有刘保木这个跟着她工作了一段时间,可以信任的人在,哪里还有什么理由不点头答应。

……

“你先去京市,等过段时间我也去京市走走看看。”林念去京市的事,董福妮没有发表太多意见,只是笑呵呵跟林念聊起京市的繁华。

要论繁华程度,杭城作为省城并不算差,可跟京市一比,还是差了一些。

董福妮这几年主要在杭城做服装生意,也算是给她闯出了一小片天地,虽然因为她谨小慎微的性子,这个过程比较缓慢,但在杭城来说,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成功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