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页

何氏就算内心如何气恼,面上哪里肯承认,摸着何秀莲的手儿叹息:“女孩儿家大了,哪里能不找个好归宿?这件事,姑母无论如何不能替代你老子娘做主,又不能不替你考虑,才只能送你回家了。”

何秀莲急了,拉着何氏的手大哭:“姑母养了我这么些年,我原想着妹妹出嫁了,我便留下来在姑母膝前尽孝,偏姑母要送我走,我舍不得姑母,姑母别送我走?”心内却疑惑,难道竟是小芬做事教人瞧出了形迹,何氏才急着送她归家?

然而她终究不能问出口,只能盼着何氏心软,别送她归家。

何氏道:“便是我也舍不得你,可你的终身如何能耽搁?我若再留下了你,岂不害了你一生?”又着实安慰了她一番。

眼见得何氏态度坚决,又见她并不似知晓了些什么,只是为她将来打算,心内恨她要将自己送走,诸般委屈又说不出口,她只得抹泪道:“与姐妹们相处些日子,姑母还是容我去向姐妹们道个别。”再去求求柳明月,只要柳明月开口留她,说不定何氏便会答应。

她才开口,已听得外头小厮来报,何秀莲的哥哥何必武与子玉氏已到得二门,说是前来接妹子回家。

原来是何氏传了信给何秀莲家,她父母闻得女儿要被送回来,何父便先跺脚叹息:“怎的要被送了回来?”

何母与这女儿也不甚亲香,更偏疼长子何必武与幼子何必文,况何必武已经娶亲,也不十分高兴:“怎的她姑就不肯给莲儿订一门体面的亲事?这会巴巴的送了回来,家里又要多出些嚼裹。”

反是何必武的妻子玉氏很是欢喜:“妹子生的好体面模样,若是给姑母聘嫁,到时候恐怕姑母便要落得聘礼。如今回来正好,寻个富裕人家,到时候爹娘还怕收不到聘礼?”

她早在成亲之时,便跟着何必武去过温家向何氏请安,见过养在何氏身边的这位小姑子,打扮的与大家小姐无异,生的又很是俊俏,说话温声细语,不知底细的人倒以为是哪家子的大家小姐,哪里想得到出自篷门小户?

贫家小户娶这样的娘子,也恐供养不起,可是那些富户人家,哪些老爷少爷们屋里哪里少了妾侍了?

村头老王家的闺女,便是给富人家的老爷当了个通房丫头,也过的好体面日子,主子赏赐的东西常接济娘家,更何况何秀莲不止比那丫头俊俏,听说跟着堂姑母还读书识字,与大家小姐一般,当个良妾绰绰有余。

何家一家人商量停当,便派了何必武与玉氏前来接何秀莲归家。

何必武拎着两只鸡,玉氏拎着一篮子鸡蛋,共院里产的小菜揪了几把,捆成几捆,提了便来温家。

何必武与玉氏到得何氏屋里,见得妹子哭的眼儿红红,都想着她在温府住了这么多年,这会子不想回家,也不奇怪。何家至今还住着矮屋小院呢,一家人挤挤巴巴,哪里能与高门大户的温府相比?如今一家人全靠何必武与何必文做个小小行脚商人,挑着些东西四下卖买,得几个糊口钱。

何母与玉氏则要做些针线荷包络子,也放在何必武的挑子里,顺便买些银钱。屋前种菜,屋后养鸡,一家人过的很是俭省。何父身体不好,常年抱病,汤药钱便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何必武又已经十四,也快到了说亲的年纪,接了妹子归家,她哪里能习惯这样的生活?

温府与何家的生活,不啻天壤。

何秀莲这里哭着要与姐妹们见面,何必武却要急着回家去贩货,她如今拗不过她阿兄,只得哭哭啼啼跟着走了。

何氏教魏妈妈带着小芬收拾了何秀莲家常日用的衣服首饰,及往日从长辈们那里得来的东西,随后便被温家的马车送了回去。

何秀莲回去之后,很快便有媒人上门相看,半个月之内便被一姓朱的富户纳为妾侍,柳明月离开江北的当日,正是她的大喜之日。

那朱老爷家中财帛不少,给何家的聘礼也有一百两银子,绸锻四匹,再加上何氏给何秀莲的四十两压箱底银子,还有四匹锻子,共一百四十两银子。何家将这八匹绸缎再转手卖掉,一下子得了这一大笔横财,立时请了街面上的泥瓦匠,将家中矮屋推倒重建,又替何必文订了一门亲事,村子里人人都道何家这女儿生的值,聘礼压过了一村的女孩儿。

何秀莲虽不满家中扣下了何氏给她的嫁妆,但她哪里拗的过全家人?反被家中父母兄一顿排揎,道她自己过着小姐的日子,便不管家中父母死活。

她子不但将她数说一顿,还将她的首饰匣子翻捡一能,捡了两个簪子揣到怀里去了。幸得不曾将何氏送的头面再扣下来,也算作了她的陪嫁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