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

然而审讯的进展却没有因此落下,顾屿早上开堂四次,主要审讯的是周余的四姨娘李氏的娘家人,甚至都没用严刑逼供,李氏的养父就被顾屿问了个满头大汗,最后实在抵不过,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自己这几年间通过周余的关系,买卖或是强夺来良籍幼女调教卖出的罪状,经过这一条线,又带出私底下收购调教失败的幼女作为肉鸽卖进大户的两家,巧的是其中一家正在昨日被抓人里。

顾屿让手底下的衙役去抓另外一户人家,昨日虽然打草惊蛇,但有黄胜的支持,从昨日开始扬州就城门紧闭,不许进出,现在去抓人倒不算迟,趁着抓人的时间,顾屿又提审了李氏一家带出来的肉鸽卖家。

刑讯审问,从来都是民比官好审,顾屿品级摆在这里,又有周余下狱之事,自然震慑人心,肉鸽卖家几乎没怎么问,就眼泪鼻涕直流地交代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明明是一副痛哭悔改的样子,看着却让人升不起半分同情的心思来。

一个早上过去,四张口供录入,顾屿让负责记录的小吏把案卷重新抄录了三份,一份留在府衙存档,一份整理好待上报京城,剩下一份却是用白纸誊成通告,府衙大门前立起一人高的木牌,将案情进展公之于众。

考虑到不少百姓是不认识字的,顾屿还安排了两名小吏站在木牌边上,两人轮换,隔一刻钟就把案情公告大声地念上一遍,如此一来,每日的案情进展就成了扬州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即便有些事不关己的,也耳濡目染听去了一些内情。

扬州百姓们即便之前对官府的了解不深,也清楚平日里扬州府衙办案的速度,惊叹来自京城的钦差办案神速的同时,不免对案情起了更多的好奇,而有些骇人听闻的,甚至都不用怎么改编,就成了说书先生话本里的段落。

顾屿足足审了五天,才把案情初步梳理开,其中还有两家扬州豪族,任凭他如何审问,都是咬死了没有参与其中,在没有更多证据的情况下,案子没法结,周仁急得嘴上都起了一圈的火燎泡,顾屿倒是十分冷静。

他知道,这两家案情的切入点不在于他们本身,而在于周余,只有周余倒了,他们才会跟着倒,而如今,也是时候该提审周余了。

第六十九章 开堂

元昭帝派他来淮南道查案,临时拨给他的官衔也是很有几分讲究的,要只是单纯的钦差名头,那便是见官大一级,权威深重,给个三品官衔,似是看重,实则是制衡。

淮南道实际上的掌权者是周余,正位三品,官员品级犹如天堑,同为三品官员,谁也没有审谁的权力,也就很好地限制了他的行为,相对的,也导致周余不敢轻举妄动,一旦查出些事情来,朝廷总归是做决断的一方。

顾屿要做的,也不是把周余弄死在淮南道,相反,他还得严防死守,防止周余在回京的路上出了什么意外,断去了通天的线索。

整理了这几天的审讯结果,顾屿没让立即开堂,而是先联系了一下黄胜,在牢房里见了周余一面。

比起前些天的春风得意,周余显然狼狈了许多,牢房里的狱卒待他还算客气,好吃好喝伺候着,但不代表周余还吃得下,顾屿不怎么关心别人相貌,都看得出周余整整瘦了一大圈。

顾屿一身官服齐整,隔着牢房的铁栅栏,对着周余微微点头示意了一下,也没有坐狱卒搬来的椅子,负手站定,缓缓开口道:“犯官周余,本官已定明日提审于你,开堂之前,可有什么想交代的?”

周余头发蓬乱,闻言撩了撩眼皮,没说话,顾屿也不恼,只是说道:“你所犯之罪,足够全族连坐,你的两个儿子也都犯了杀人死罪,一旦查实,你周氏一族百年辛苦付之东流,有宁一日,你举族三代充军不准返,五代不得科举,你不认罪,是还抱着希望,以为你能把所有的罪名都抵赖过去,是不是?”

“本官没罪,不知道该认什么!”周余脸上浮现出怒意,但按在稻草堆里的手还是不自觉地抽动了一下。

顾屿把他的反应看在眼里,低声笑了笑,说道:“周余,本官知道你有个外室,替你生了一个小儿子,你要是肯好好地配合,等到结案之时,本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日后这个孩子是从商还是入仕,本官都可以装作不知,你看如何?”

周余的眼皮狠狠地抽了几下,他前几年刚来淮南道上任的时候,睡了个秦淮美妓,他嫌弃那女子上不得台面,但终究贪她美色,把人养在外头,他起初还怀疑孩子是不是他的,不过孩子一天天长大,和他生得也越来越像,要不是出了这档子事,他已经准备让这孩子认祖归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