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0章局面

北雄 河边草 1602 字 2022-11-24

攻不攻得下平壤城对于杨广,甚或是大隋来说,其实已经无关紧要,杨广那时候想要的只是一个结果,能把掉下来的面子贴回去的结果。

实际上他的脸皮早已血肉模糊,不剩什么了。

…………

唐军现在的优势是前隋无法比拟的,选择从海路进攻高句丽,不但是因为李破的眼界问题,而且没有人在此期间对他形成掣肘。

他不需要费心的为臣下,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世阀们平衡攻灭高句丽的利益,让这个人立功,让那个人去死等等等等。

大唐此时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高句丽按在地上狠狠摩擦,投降?不存在的,不把高句丽君臣牵来长安,那就是失败。

…………

高句丽不这么想,十几年前的旧事,他们记得很清楚,只要降了,敌人就会退兵。

更何况,如今高句丽国人写就的史书上,是三次大败隋军,连隋国皇帝杨广都被他们射瞎了一只眼睛。

也不知他们现在看没看过三国,反正当年的莫离支乙支文德只身渡江,在隋军中转了一圈,据说还遗属于仲文等人。

“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

这事于仲文,宇文述两个倒霉蛋扔下三十万大军,疯狂逃回去之后,是只字未提,多数是高句丽人编的,弄的和诸葛渡江一样离奇。

李破当年就在大军当中,听说此事的时候,还曾暗自嘀咕过,不把人捉住讯问一下高句丽详情,竟然让人逃窜而去,于仲文和宇文述两个大将军还真是礼貌啊。

…………

高句丽的说法就是乙支文德凭借一己之力而退隋军百万,乙支文德的封神一战就是这么来的,丝毫也没提来护儿攻打进平壤城的事情。

不过因为乙支文德被高元所杀,高句丽人再能吹,也要顾忌君王和权臣的情绪,于是乙支文德的记载也就成了删减版,没有给高句丽人太多发挥的余地。

如今高元已死,高成继位,为乙支文德平了反,大家尽情吹了起来,高句丽战神就此有了神格,后来更是被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子孙”们捧成了宇宙第一战神。

只是不管高句丽人有多自信,高句丽的国力江河日下都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高句丽最强盛的时期其实是晋末到隋文帝年间,高句丽总有辽东,南边的新罗和百济纷纷称臣。

那时高句丽号称带甲百万,东北的靺鞨,契丹等部族大多归附于其下。

他们和中原以及突厥的关系就算有所波折,却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外交上处理的还成。

东亚三个强大的国度各守疆域,维系着微妙的平衡。

而杨广破坏了这一切,于是三个大国之间连续爆发了战争,大家其实都没落好,弄的头破血流,一地鸡毛。

大隋亡国了,突厥受到了重创,高句丽也是奄奄一息。

而如今当大唐和突厥缔结了盟约之后,两国的目光便不约而同的都落在了高句丽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