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页

重生一品男妻 枫香 872 字 2022-11-24

胡澈低着头进去,行礼过后,听老皇帝询问河州今年的情况。

河州的变化太快,让老皇帝都有些猝不及防。当然这种变化是好的,尤其在现在大商各地连年灾祸的情况下,要不是河州还有点起色,恐怕老皇帝要缠绵病榻。

胡澈昨天刚见过蔡国公。论年纪,蔡国公比起皇帝来,还要大上十来岁,可是精气神方面,蔡国公可要比皇帝好得多。

他在内心忖度,面上却纹丝不动,将河州这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事情一一汇报。这些事情,这对天家父子其实早就从往来奏折中知道了,但是好消息再听上一遍,依旧振奋人心。

撇开这些公事不提,在其他人包括河州当地的士绅望族,还在对白河书院进行观望的时候,皇庄早就已经和白河书院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

朝廷的国库虽然空得能跑马,但并不表示天家就穷了。作为大商第一家,他们的私产经年累月地经营下来,恐怕连自己都未必能全都理得清。

负责皇庄和书院合作的人,就是四皇子。

这一点,书院里的人知道的都没几个。当然,察觉出来的人恐怕还有一些。毕竟在白河书院里面的这些教书匠们没一个简单的,虽说当初来书院的时候,他们多半是奔着养老来的,可是当他们静下心来做学问的时候,才发现在野也能做下不少好事。

当然,既然已经在野了,那就要有个在野的样子。和书院合作的人家不算太多,但也有个二三十家。既然对方没有说明,那么他们自然就当做普通的合伙人。

这一部分活,是四皇子额外加出来的。不过经历了两年的锻炼之后,他今年进入户部,倒是让一众官员刮目相看。

公事、私事,胡澈一连说了一个时辰,才算是说完。说完后,他也不着急,坐在赐下的凳子上,喝着御赐的茶水。

四皇子没有胡澈能够沉得住气,自家皇帝老爹不发话,胡澈也不吭声,他就有些坐不住,问道:“胡大人,你可知此次父皇召你回京所为何事?”

胡澈放下茶盏,微微一笑,拱手道:“臣不敢妄测天意。身为臣子,陛下有所吩咐,微臣不过在所不辞罢了。”

老皇帝闻言大笑,显然被这么一个马屁拍得非常高兴。胡澈的话听着没有什么,但是他当皇帝的,哪里不明白“在所不辞”四个字的珍贵?

笑罢,他又有些感慨:“大商立国那么多年,光是从朕登基开始算起,能臣干吏就不知道有多少,但是庸才更多,最多的却是人的私心!朕当然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可是一群酒囊饭袋,光知道中饱私囊,更有甚者人心不足蛇吞象!一群饱读诗书之辈,不知道为民谋福祉,却知道‘千里为官只为财’!”

搜刮民脂民膏,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苛捐杂税,这样的事情不知凡几。除却大商立国的最初,后来国家稳定之后,一直到现在的几十年里,各地官员换过不知道多少任,然而老百姓们的生活却少有提升,困苦依旧。

这话,胡澈不好接。其实他这个河州知府当得得罪了不少人。

往年大家都这样,没人觉得有什么。河州本来就富庶,某一年河州风调雨顺,多上缴一点税收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连年把人家甩开一大截……要不是胡澈的功夫越来越好,还好得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他早就不知道“意外”多少次了,如今腿脚都不一定齐活。还好家里如今连个粗使的小丫鬟,都会上一点拳脚,等闲三五个大汉不能近身。

说起来,他家的这些下人们怎么就突然那么厉害了?京城的这些看着比在河州的那些还要厉害,有几个看着竟然有点神光内敛的味道。

胡澈一心二用的想着家里的事情,表面上却是毕恭毕敬地回答天家父子的各种问题,临走的时候皇帝略提了一句:“四儿的年纪也到了开府的时候了。胡爱卿,你为人稳重,可要多看顾看顾四儿。”

“臣遵旨。”他心里就明白了,这是要立太子了。他本来想着如今这时候把他叫到京城来,为的就是这个事情。当然,天家做事不至于今天提了,明天就册封。

但是既然要册立太子,那么他这个如今明确的太子府少詹事,总要走马上任的。不过几年的时间都等了,也不急着这一时半会儿的,他不能直接上门,四皇子也不派人来叫他商议,都很沉得住气。

胡澈在京城除了走亲访友之外,平时就是关在屋内忙自己的事情,偶尔去宿舍那边讲两堂课,也不和同僚多往来。

倒是这天带着学生去京城书院拜访山长和先生们。临近冬日,所有的房子都得检修一遍,身后跟着几十号人,肩挑手拿地着实热闹。

京城书院素人文人荟萃,不过像胡澈这样年纪轻轻就能身居高位的,却是半个巴掌都数不满。尤其胡澈当官之后愈发踏实,做事实在,哪怕到了现在都已经是个四品的知府了,依旧惦记和尊重着书院的师长们,为人不骄不躁,着实让他们这些做师长的长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