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页

逢君正当时 明月听风 827 字 2022-11-24

龙大道:“那好,给你三日时间,若是再无进展,便让你的人呆一边去,我用我的人查。”

尹铭忙道:“请龙将军放心,我定不会辜负龙将军所托。”

龙大挥挥手,让他下去了。

尹铭出了龙大的帐子,脸沉了下来。

帐子里,龙大从怀里掏出厚厚一封信,那是马永念趁着近身时塞给他的。

当初与马永善下最后一盘棋,马永善思虑良久,他最终还是没有写降书,但他写了一封家书交给龙大。他说他们推测的那些事真的发生时,他必已经死了。他不能再做什么,但他弟弟却是可以。到时若龙大需要东凌的帮助,可以将需求连同这封信一起送到他弟弟马永念的手上。他只有一个要求 莫欺东凌小,莫让东凌冤。

龙大还记得马永善哼的那首歌谣:东凌男儿有宏志,骑上骏马奔千里。东凌男儿有铁骨,保家护国热血扬。马永善告诉龙大,联络他弟弟时,需要说一句话,当做对应的暗语。

“手中有刀的人,更该心怀善念。”

这是他们马家的祖训,亦是他们兄弟二人名字的由来。

梁德浩失踪之时,龙大便知道事情确如所料,一切不可回头。他速派人潜入东凌,联络马永念。果然没多久,收到了马永善去世的消息。马永念心里会有多恨,他完全能理解。失去亲人的痛苦,他也深有体会。对马永念能在事情里帮多大忙,龙大不敢高估。

今日却收到了这信。

龙大拆开信,认真看完,明白了马永念所言“以慰兄长在天之灵”是什么意思,而后不禁叹息,马家兄弟果真都是人物。

手中有刀的人,更该心怀善念。

第一百九十三章

鲁升被捕的消息,被悄悄传回了中兰。为防影响茂郡那头的事态,此事仍是保密阶段,只蒋松和古文达知晓了。

于是那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时,四夏江面上忽然飘传许多竹筒,竹筒上有个小洞,洞上插了杆小旗,小旗上三个大字 罪己诏。

看见这些竹筒的人莫不惊疑。“罪己诏”那是皇帝犯大过错时,自省检讨的诏书啊,谁人如此大胆,竟敢用这方式冒国君之名,暗骂皇上糊涂犯错吗?!

四夏江的两岸,分别是南秦和大萧。很快两岸的官兵和百姓都捡到了竹筒。竹筒的筒口用蜡封上了,里面有封信。拿出一看,竟像模像样,跟真的诏书似的。

诏书的内容让看的人更是吃惊,尤其南秦将兵,要么吓得赶紧丢弃当没见过,要么十万火急飞速上报,生恐耽误半分担上罪名。

为何如此紧张,因为诏书揭露了一个惊天大阴谋,弑君、夺|权、战争、嫁祸,简直触目惊心。若这诏书是真的,那就是南秦德昭帝亲笔所述!

诏书里,德昭帝先是自责自己轻信辉王,令忠臣忧心,令自己遇险。又自责自己防备不足,令东凌使节团被叛将任重山杀害,自己也险些丧命。再自责自己未能提前查知辉王这数年筹划的阴谋,令邻国遭殃,使自己百姓受苦。一长篇话悲情恳切,道尽辉王及其党羽的种种逆行。最后一段却话锋一转,声言自己犯下大错,思及兵将之苦,百姓之苦,邻国之苦,他刻骨之痛。他以此诏立誓,活着一日,定纠此错,杀灭奸臣,复江山锦绣。要让百姓和乐,要促天下太平。诏书的最后甚至还盖有德昭帝的玺印。

这罪己诏分明就是一封伐罪诏。但写着罪己,更让人想一探究竟罢了。

江面上,无数的竹筒飘荡,“罪己诏”三个字很是刺眼。南秦那头兵士接了亟令,速将所有“诏书”捞上。但江流湍湍,带着诏书奔向远方,又哪里捞得干净?!

大萧与南秦百姓闻讯皆是哗然,街头巷尾热议,消息更是以燎原之势迅速烧到了两国都城。辉王勃然大怒,传来任重山当着朝臣众人的面,细细问他当时情形,摆足了姿态。任重山自然也是按嘱咐把戏做足,指天发誓所言句句属实,更指称当日正是德昭帝看出了东凌的阴谋,东凌使节才惊慌下将德昭帝杀死。如今大萧正与东凌打仗,东凌肯定得再制造事端搅乱战局,此事定是东凌阴谋。若是先帝还活着,怎地只写个昭书,不露脸呢。他若活着,能在四夏江上放“诏书”,而为何不找到边境的南秦军队,号令他们追随讨伐逆臣?他任重山有多大能耐,难道还能让全南秦的兵将全听他指使?况且德昭帝遇刺后,他速回都城禀报,揭露东凌阴谋,没到边境。

任重山说着说着,愤恨难平状:“屈辱了臣事小,但王爷于危难之时,扛起一国重担,鞠躬尽瘁,为国为民,却被这假诏书指称忤逆谋反,这阴谋险恶,昭然若揭。很有可能不止东凌,还有本朝中人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