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

逢君正当时 明月听风 678 字 2022-11-24

静缘师太笑了笑:“我是出家人,哪有机会见到将军。”

“哦。”静儿掩不住的失望。

静缘师太道:“莫思虑太多。若觉得闷的,念念经书。对了,我昨日给你的经文,抄得如何了?”

静儿涨红了脸:“那个,那个,我不记事了,却是连字也不会写了。”

静缘师太笑笑:“无妨。那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静缘师太宽慰了她几句,让她自个儿玩会,待用饭时再叫她。

静儿待静缘师太走了,自己坐在屋子里沉思,忽然用力敲了敲自己脑袋,真是笨啊,明明不识字,怎地瞎说看到写着“龙”字的大旗呢。幸好师太没注意这破绽。

静缘师太回到自己屋里,关好了门,拿起桌上那把擦了一半的剑继续擦,剑刃白晃晃的,映着她冰冷的面容。擦完了剑,她掀起地砖,露出一个大木箱子来。她把箱子盖打开,把剑放回箱子里的黑色夜行衣上。既是今夜不用杀人了,便收起来吧。

说起不识字,安若晨也在沉思。

赵佳华误杀女儿后悲痛自尽一事已然在街头巷尾热议,衙门结了案,安若晨自然不能装做不知道。她之前既是关切赵佳华的动静,对于她的死讯当然也要反应强烈才合理。

于是她去衙门欲看看此案的卷宗,却被主薄江鸿青拒绝了。江鸿青道这案子明白清楚,可是与细作及军务均无相关,且安若晨只是紫云楼的管事,无权查看案录。若想看,得拿着军方的文书令函来。

于是安若晨回紫云楼找长史李明宇想要个文书好去衙门调阅案录,李长史皱着眉头,先是用忙碌打发她,后她再去,他又问是哪位大人让她来要文书?一番扯皮后道既是细作案的事,等将军或是谢大人回来了再办。他很严肃地:“安管事莫忘了,将军走时是如何嘱咐的?安管事做好分内事便好,勿擅自行动。”

安若晨很懊恼,她转头去找蒋松,但蒋松不在。于是她只得先去了一趟刘府,到了那里果然被门房挡回来了。门房的理由也是合情合理,各家探望慰问的太多,一时乱了套,老爷操作丧事忙碌,无法抽身好好招待,恐有疏漏怠慢,故而除了至亲,其他贵客暂时都不接待。待将各事操办完,再恭请各位致谢。

安若晨当即表达了自己的慰问之意,说自己虽与刘夫人相识不久,但实在有缘,闻得噩耗痛感于心,希望能有机会吊唁。门房承诺一定会转告老爷。安若晨一脸无奈焦急回了紫云楼。

很好,她的表现很正常,动静也很大,这下全城的细作大概都知道她处处受阻,什么事都办不成了。

只是看不到赵佳华的案录卷宗真的遗憾,她不知道上面是否会留下什么线索。

第五十六章 (修订)

第五十六章

正垂着脑袋回房,路上却遇着了方元。方管事仍是干净得体的模样,和蔼微笑,轻声问她:“听说安管事想看看这个?”他将手中布包揭开一角。

安若晨低头一看,却是赵佳华的案录。

安若晨惊喜抬头,方元谈定道:“若说太守大人那头的人脉谁最熟,这紫云楼里没人能胜得过我。只是既然长史大人不愿意,安管事还是莫要声张得好。”

安若晨连连点头。

方元将布包递给她,欠了欠身,转头走了。

安若晨赶紧回卷宗。这案录上写着,赵佳华留下了遗书,遗书确是她的字迹,胡言乱语,忏悔自己误杀了女儿,又说女儿来报仇,又说女儿冷,自己要去陪她云云。

安若晨忽然又悟了赵佳华与她说的一句话。赵佳华说自己不太识字。其实她识字,她在衙门案录上签了名,且家里定是有她的抄写,所以才会有得笔迹比对。但她特意说了一句她不太识字。

安若晨瞪着卷宗,遗书是假的。若是有赵佳华留给她的信函或是字条,也会是假的。这是赵佳华的提示。她防着有人假借她的名义做这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