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页

不过这些并没给徐胜男带来什么好处,她依然被关在玻璃房子里当小白鼠,不出意外,她会一直活着,只是没有自由、没有尊严,什么都没有,活得就像一具行尸走肉。

两年后,作为实验地点的县城已经非常繁华,被评为县级市,提升了一个等级。

这两年里,宋鑫又开了两间店面,一间卖火锅、一间卖烧烤,生意都十分火爆,比第一间赚的还多,成了这片地方出了名的富人!

好多人夸他有眼光、有胆识,就算曾因为被逼婚经历了低谷,也照样能爬起来走上巅峰,他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好多人的榜样。

但他最敬重的还是徐子凡,正好徐子凡六十大寿,他就在自家店里大宴宾客为徐子凡贺寿。市里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四队的乡亲们也来了不少,唯独没请徐家人。

酒宴上,宋鑫恭敬地给徐子凡敬茶,真心说:“要是没有徐爷爷,就没有今天的我,徐爷爷教会我太多东西了,不光是帮我的生意出谋划策,还教我做人做事,我走到今天这一步,最最感激的就是徐爷爷。

徐爷爷,我早就在心里把您当我的师父,想孝顺您一辈子,但我今天还有个愿望,我想认您做干爷爷,咱爷俩也有个名分,做最亲近的亲人。徐爷爷,您看行吗?”

许多不了解徐子凡的人都很惊讶,不明白宋鑫这样前途无限的老板怎么这么尊敬一位老人。像李振宏、王保国这样见识过徐子凡厉害的都笑而不语。他们可不觉得徐子凡受之有愧,反而觉得是宋鑫这小子占大便宜了。

不过徐子凡要是认了干亲,以后有个这么好的大孙子孝敬,那也挺好啊。他们乐见其成,还跟着起哄了两句,劝徐子凡答应。

徐子凡挺喜欢宋鑫,想了想,接过茶笑道:“行,有你这么好的孙子,我高兴着呢。”

宋鑫兴奋地笑起来,大声叫道:“爷爷!”

“哎。”徐子凡伸手扶起他,笑说,“以后好好干,你的路还长着呢。”

“是,我一定听爷爷的话。”

宋鑫说完又高兴地走到台上,宣布要把饭店开到省城去,“这两年承蒙大家关照,我也算小有所得,我的三家饭店生意都不错,我希望有机会能把这好味道带到外面去,去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人品尝到我的菜。

但我在这土生土长,到哪儿都不会忘了自己的根,等将来我出息了,一定回来回馈家乡,大家一起监督我!”

在场的都是生意伙伴和亲朋好友,自然都为他高兴,纷纷鼓掌祝福,场面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在宋鑫的带头下,众人先后给徐子凡敬酒,他们喝酒,徐子凡沾沾茶意思意思就行,所有人都表现出了对长辈的尊重。

徐子凡和子孙断绝了关系,但他的六十大寿照样风风光光,还认了个孝顺的孙子,这种老年生活简直称得上幸福了!

寿宴过后,宋鑫就紧锣密鼓地筹备起省城的饭店,去那边上下打点,等全都弄好之后,在开业之日接徐子凡和宋家人过去。宋鑫的大哥阴差阳错接替了宋鑫干起工程,现在也干的有声有色,这边开了业,他们两口子就回去忙了。

宋鑫的父母虽然多住了几天,可也只是跟小儿子聚聚,他们不习惯大城市,喜欢在老家乡下待着,而且还要帮大儿子带孩子,当然不能久留。最后宋鑫身边就只剩下徐子凡这一个亲人,搬到省城给他坐镇。

宋鑫是个很聪明的徒弟,很少有犹豫不决或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偶尔遇到了,问问徐子凡,和他聊上一聊也就通透了,饭店在省城也开得红红火火,还请了省城这边知名的厨师。

徐子凡自从那厨师上工后,就去拜师学艺。他给了大笔报酬,而且保证不外传只自己做,那厨师便答应下来把厨艺教给他。

原本宋鑫还怕徐子凡六十了,离开家乡会不习惯,谁知道他根本就是如鱼得水,还学起了新菜式,手艺比他这个正经做买卖的都好。

宋鑫这才意识到徐子凡说喜欢美食是喜欢到什么程度,对此也更认真了,想尽各种方法挖掘好厨师回来给徐子凡,也给饭店增加砝码。

宋鑫的饭店规模越来越大,赚的也越来越多,如果他留在省城发展,也许几十年都能保持省城首富的名头。不过因为徐子凡的爱好,他的理想也发生了变化,他在省城用几年时间站稳脚跟,就再次向外发展,去了燕京。

在燕京发展更艰难一些,但宋鑫在一次次历练中已经愈发成熟稳重,完全能独立处理所有事,把生意安排得妥妥的,再接徐子凡进京。

徐子凡这个老头子就这么被大孙子一路奉养到首都,首都在老家都是传说一般的存在,这消息传回老家,他们爷俩的名字都成了传奇,时不时就有人提上一句,而徐家人更加难堪,想方设法地离开乡下进了城,却因为没钱没根基,心态又不好,一直混得都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