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页

小莲有些羞赧地小声说:“我、我也想去镇上。”

徐母下意识就说:“你爹和老三去办正事,你去干啥?”

徐子凡想了下,小姑娘十四岁,正是活泼的年纪,整天在家做家务也没机会长见识,这可不好,便说:“娘,咱们四个一起去,顺便逛逛。反正家里也没什么着急的事,一起去呗?”

小莲期盼地看着徐母,徐母见状无奈道:“成,那就一块儿去,都早点睡,明天要是没起来可就不去了。”

“诶,我这就睡!”小莲眼睛亮晶晶地站起来,开心地说完就跑回屋去了。

徐子凡笑道:“爹、娘,咱家才四个人,以后就每天怎么高兴怎么过,这样多好,这几天笑得都比以前多了。”

“就你歪理多。”徐母说了一句,也同徐父回房了。但徐子凡那句“这几天笑得比以前多”却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中。是不是分家真的分对了?好像这几天蔡氏和两个孩子也笑的多了,二房两口子也整天忙活得挺热闹。如果这样开心,那也挺好,以后就各过各的。

等第二天他们早起准备走的时候,发现二房两口子也准备去镇上。苏倩云做了几样糕点想拿去镇上卖,说试试能不能挣钱。徐母诧异道:“你还会做糕点?”

苏倩云警惕地笑说:“我以前看人做过,自己瞎琢磨的,孩子说好吃,我就像去镇上试试。要是能卖出去,也算添个进项。”

“哦,那挺好。”徐母和这儿媳妇同一屋檐下生活九年了,居然一口她做的糕点都没吃过,连她会做都不知道。说不上心里难受,反正觉得跟这儿媳妇亲不起来。

几人都拿着东西往村口走,一人一文钱可以做个来回,徐家几人就交了六文钱。同车的村民瞧见,惊讶道:“你们怎么都去镇上啊,这是有啥事啊?”

徐母摆摆手说:“就是去逛逛,顺便看看编的几个东西能换点啥不。老二他们两口子去卖吃食。”

“这编的啥呀?徐二郎家的还会做糕点啊?看着就不错。”

驴车走起来,车上的人们也聊了起来。苏倩云见徐母和小莲对她的糕点都没兴趣才松了口气,她还真怕婆婆、小姑瞧上了想学呢。不过等会儿挣了多少钱得瞒着,免得被惦记上。

韶华扫描到苏倩云的糕点,问徐子凡:【你需要糕点大全吗?或者八大菜系的食谱。许多中,穿越者都靠这些赚钱。】

徐子凡忙说:【不要,这个我真不感兴趣,完全不是我的风格。】

第219章 农家子

徐子凡这么多年还是只会做最简单那几样菜,他不挑食,没体会过美食的诱惑,所以对下厨一点兴趣也没有。以原身的性格和身份,突然拿出几张美味佳肴的菜谱去卖是很不合适的,所以他不打算这样做。

一到镇上,他就带着徐父、徐母和小莲先走一步,苏倩云这一路精神紧绷,好似防贼一样,还是离她远点的好,他们两口子富不富、如何富都跟他没关系。徐子凡先带家人去了从前读书的书院,原身请先生说假话的事并未外泄,他的同窗都不知道,看见他还关心了两句。

徐父、徐母和小莲穿的是他们比较好的衣服,但也只是洗得干干净净而已,身上都有补丁,还有些旧,面对徐子凡这些同窗十分拘谨,眼神躲闪,不知该作何反应,生怕给徐子凡丢人。

徐子凡和同窗们寒暄几句,引着他们走过来,极其自然地给双方做了介绍,然后笑道:“我家的情况你们都知道,往后我就在家中读书了,前几日分了家,我爹娘和妹妹与我一起,我在家中还能照应着些。”

“分家”二字让几位书生都十分诧异,但他们没表现出来,纷纷夸赞徐子凡孝顺,说了几句场面话。一位书生知道他落水的事,打量他几眼,说道:“人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毅之兄,看你的样子已是大好,苦读几年,将来定然能有个好前程。”

徐子凡拱拱手笑说:“那就借博文兄吉言了。其实我今日来书院还有一事,便是想问问你们对这些摆件可有兴趣。”他提过徐父脚边的大竹筐,掀开盖子,将里面的竹子摆件一一拿出来,摆在旁边的石头上,边拿边说,“我爹平日里无事就喜欢做一些小玩意,因着我读书,我爹还琢磨了几种摆在书案上的雅物。这些都是用竹子做的,竹本身就受我们文人喜爱,我瞧见之后喜爱异常,心想你们或许也喜欢。我前几日落水花费太多银两了,想用这些摆件贴补一二,如果喜欢的人多,我爹闲暇时也多件事可做。”

明明是卖东西,从徐子凡嘴里说出来就少了市侩的感觉,还让同窗们觉得挺亲近,一点没因为他想卖给他们东西而方案。几人一一看过摆件,有小桥流水、有节节高、有风车、有竹林雅趣等等共八种,每种不同,每种都十分精致,像是多宝阁那种高档地方卖的,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农夫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