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别的不说,来她这边干活,至少能挣三千多块钱。节省一些,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就够了。

而且今年如果暑期工的事情要是没什么问题,明年她果园那些新种植的会大面积结果。人手问题,就可以按照今年的经验解决。

胡晓雯找的同学是她大学期间的团支书,他叫闵文华,毕业后留校工作。他人会来事儿,又负责任,胡晓雯同学都喜欢叫他的外号“班头”。

就算是大家各奔东西,闵文华也不忘记每年跟同学们联系一次。算是胡晓雯毕业之后几个经常联系的同学之一。

胡晓雯打算招工二十五个,她给了学校那边十个名额。剩下的十五个名额,打算从云市招人。

闵文华留校先是从助教做起,他人能干,没几年就升了讲师。因为他在系里的年纪比较轻,又是骨干培养对象,系办公室很多的工作他都有参与。

这次胡晓雯拜托闵文华找几个暑期工去勤工俭学,闵文华很重视。要是办得好,不只是学生们受益,他自己也能增光添彩。

他们学校是省级别的大学,他们系又是个大系,有很多家境比较困难,依靠助学金学来上学的学生。

学生太多,学校能够提供的帮助有限。平常这些学生只能去想方设法的打临时工来解决生活费的来源。有的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最后无法从学校拿到学位证,无法承受压力中途黯然退学的也有。

学校也会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给那些特困生,然而僧多粥少。这次胡晓雯能提供十个就业岗位,工资虽然不高,但是暑期工市场已经算是不少。

闵文华当即就拿起手机开始打电话。

他没有公开声张,而是一个一个把人叫来,把事情跟学生说了。要是愿意去,就在他那里报个名,不能却也没关系,他就继续联系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