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齐虽然情商不那么高,察言观色的本领少了点,但也是看得出好赖来的,谈天几乎都不跟陈赞厮混了,怎么可能还像以前一样呢。难道真是人长大了,所以隔膜就厚了起来?

没有了谈天陪伴的陈赞其实是个很孤独的人,这些年来,他的生活重心全是谈天,一旦将谈天赶出自己的生活,发现竟是前所未有的虚空,他的生活目标都少了一大半。

陈赞十几岁的躯壳里,装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灵魂,他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成熟跟沉稳,虽然会跟班上同学相处得还不错,但那是带着距离的彬彬有礼。

那一种无形的疏离感让他和他的同学保持了距离,而且实验班的学生,全都是各地学校考进来的小学霸、尖子生,大家削尖了脑袋要考第一、争上游,没有谁会停下解题的笔来问一问:你怎么看起来心情有点不好?陈赞在新的班级里,没有朋友。

说实话,实验班的氛围实在不算好,因为并非所有的人都能适应这种竞争强大的环境。授课老师都是各个教学组里最优秀的老师,面对一群接受能力胜过普通学生的学生,这些老师自然要卯足了劲把这些知识以最快的速度灌输给学生。每天都是大量的笔记、习题和试卷,像填肥鸭一样兜头填下来。

虽然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但在一群六七十人的尖子生里,总有一些相对较弱的,这些人就成了这种高强度教育方式的牺牲品。

陈赞知道,这样的班级里,最后总有一批人泯然众人矣。陈赞其实就不太喜欢这样的学习氛围,他喜欢轻松自在一些的环境,压力可以有,是自己给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胜在他多活了一辈子,这些内容是他上辈子都学过一遍的,如今只是重温,他心性比这些青少年又坚定些,在一群被赶着上架的鸭子里,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才能够从容应对这种高强度的填鸭方式。

上了高中之后,陈赞唯一还在坚持做的就是广播站的播音员。他是广播站的老人了,开学不到一个星期,广播站的站长便来邀他继续参加播音。陈赞没有拒绝,起码广播站的几个人还是熟人,让他有些温暖感,他依旧负责每周二的播音。

星期二早上,下课铃刚响起,学校广播里就传来了音乐,很快,便有一道温柔的男声响起。拿着饭盆正在下楼的谈天突然愣住了,这不是陈赞的声音么,他又去广播室播音去了?有人给他打饭吗?

后面下楼的人推了谈天一把:“走不走啊!”

谈天也不生气,让对方先走,自己逆着人流又回到教室,打开抽屉,拿了三张菜票,这才重新出来。匆匆上食堂打饭吃完,又挤到水龙头边上将自己的碗刷得干干净净的,然后挤到卖米粉的窗口,打了一碗粉,又要了一根油条,径直往广播室走去。

他已经有三天没和陈赞说上话了,他总在人群中搜寻陈赞的身影,陈赞老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看起来十分孤独。他想要过去跟他说话,但是陈赞在瞥见他之后又迅速拉了自己身边的同学说话,摆明了态度拒绝自己的亲近。

这让谈天心里很难受,他知道陈赞是为了自己好,与自己保持距离,就是不想给自己任何念想。但是他真的不想和陈赞这么生分,就好像陌生人一样。

谈天站在广播室外,一直等到广播里传来了歌声,他才伸手敲门。不一会儿,门开了,露出陈赞吃惊的脸:“坛、坛子,你怎么来了?”

谈天露出一张笑脸:“我听见你在播音,给你送早饭来了,米粉和油条,趁热吃吧。”

陈赞垂下眼帘,小声地说:“谢谢。”

谈天挤进门去,将东西放桌上:“你吃饭吧。”

陈赞将门掩上:“要不你先回去吧,我还要念篇稿子,得一会儿才能吃。等我吃完了,会将碗刷好给你送去的。”

谈天转过头来看陈赞:“你有时间去刷碗吗?”

陈赞连忙点头:“有的,咱们教学楼下就有个水龙头。”

谈天顿了片刻:“那好吧,我先走了。你记得趁热啊。”说完慢慢往外退。

“嗯,知道。”陈赞站在屋子中央没动,目送谈天离开。

谈天转过身,缓缓地将门拉上,他的心,却如被掏空了一样空荡荡的,陈赞还是在拒绝他,他们要怎样才能恢复到以前那种毫无芥蒂的相处模式呢。他不想让陈赞难受,也不想看陈赞孤单一人,他就想陪着他,照顾他,不想奢求更多了,但是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谈天不知道,在他关上门的那一刻,陈赞用力眨了几下胀涩的眼睛,将忧伤驱除。陈赞在竭力命令自己的理智拒绝谈天,其实又何尝不是在拒绝自己。他不能任由谈天坠落,更不能放纵自己坠落,把一切交给时间吧,时间是最好的治愈良药,等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他不断地催眠自己,暗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