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页

凤髓 尤四姐 837 字 2022-11-22

扶微转头看殿上,三公九卿,王侯将相,来得比她大婚那次还要齐全。她眯着眼扫视,含笑道:“齐聚一堂,真是难得。”

梁太后道:“各人皆有事忙,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老身俱了拜帖,挨个儿请来的。亲戚不走就凉了,到底要互通有无,才得长久。”

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是讨厌的现状!天色渐暗,殿里殿外都掌起了灯,火光照得这深远的殿宇有了家常的错觉。扶微在欢声笑语里端着酒爵起身,“今日是太后陛下千秋,臣敬贺太后……”

话还未说完,隐约听见有兵戎之声传来。向南看,南方火光冲天,俨然乱世再临。众人都大大惊惶起来,扶微心里反倒平静了,早晚要来的,晚来不如早来。

她的视线在下首成排的食案后巡视,燕王、临淄王,定城侯……她冷冷哂笑,敬王源表!居然是那个老实巴交,她从来没有怀疑过的源表,真是出乎预料。

第73章

千秋万岁殿周围早就埋伏下了卫士,外面兵戎大作,里面就被围得铁桶一样。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刀锋一致向前,石亭子里的火焰像无数面旗帜,在刀尖上招展。文臣武将都没想到这次赴的是鸿门宴,原本好好的太后千秋,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众人惶恐,毕竟是在宫内,那么高深的宫墙,连逃脱的可能都没有。到底是有人作乱,还是少帝在玩什么花样,谁也不知道。他们只有仓惶对望,养尊处优的脸上从容坍塌,显得焦躁又迷茫。大殷是个年轻的国家,开国初期势必有连天的烽火和动荡,扶微的皇叔们却没有经历过战乱。光烈皇帝横扫八方的事迹,仅仅是《大殷本纪》上记载的传奇,离他们有些遥远。他们平时无非为一点田地钱粮和朝廷闹闹情绪,面对突来的兵戈,不由自主生出天然的恐惧,那慌张的模样,全没有祖先的半点风采。

少帝负手,凛然立于殿前的月台上,赤红的天河带在晚风里猎猎飞扬。她蹙眉南望,照方位辨别,应当是在朱雀门上。可朱雀门是内城门户,建得异常高大雄伟,那火光是怎么冲破几十丈高的门楼,映照到南宫的天宇上来的?

恐怕不太好,她心里隐隐有失败的预感。也许长水胡骑不敌,被人先下了一城,现如今能寄予希望的,只有青琐门上的越骑和宣曲胡骑了。

真是奇怪,堂堂的天子,到最后倚重的居然是归附的南越人和胡人,她大殷的兵力呢?缇骑、虎贲、上林苑屯兵……只有缇骑还能够调动,余下的,都成了别人的盘中餐。

到底还是太急了,现在回过头来想,羽翼未丰,亲政是大忌。然而后悔没有用,她是考虑不周,但并没有做错。人的命运不可扭转,是生是死,今天就有决断。只是心底的炭火烧得太久,一小簇已经熄灭,慢慢变成灰烬。这灰烬在蔓延,从她得知燕氏十三人被处死时起,就不再抱太大希望了。

引蛇出洞,花的代价有点大,可是不铲除,就是永远的病灶。她徐徐叹了口气,回身望向众人,“敬王源表谋反,集结上林苑屯兵夜袭禁廷了。”

几位皇叔都大大吃了一惊,“敬王?”敬王那副温吞的样子,连多说一句话都嫌累,居然会谋反?

她牵了牵唇角,微乜着眼道:“连朕都被他那张无害的脸蒙骗了。会咬人的狗不叫,他三言两语便借朕之手,解决了荆国和蜀地之间的纷争。若今日不反,诸位皇叔以为,下一个轮到的不会是你们吗?”

诸王脸上的表情各异,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源表,兄弟们一向不把他放在眼里,甚至还有些看不起他。谁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初他因无子错过了皇位,现在又因人丁兴旺,转头来夺了。帝王家,果然没有真正庸碌的人,有的只是韬光养晦和隐忍罢了。

扶微带着轻蔑的笑,看向太后。太后大授大带,盛装迎接此次的谋反,大概还想着改朝换代后摄政称制。她曾经和上官照说过,自己乏累起来很厌倦当皇帝,但是又有另一部分人,无比渴望站在权力巅峰,太后就是这样的人。她痴迷地望着南方冲天的火光,眼里有癫狂的喜悦。暂时沉默,是因为胜负未定,如果率先进入内城的是敬王,那么彻底摊牌的时候就到了。

她垂下手,用力握住了腰上那面玉佩。冲杀、嘶喊、刀枪相击的声响混成一片。所有人都在等,等待叛乱平息,或是重起炉灶。

声浪越来越近,已经分不清敌我。人群里的魏王从身旁卫士手里夺下了一柄长矛,一马当先跳到了月台的最前端,“夺他娘的宫!浪日子不过,谁当皇帝不是一样!”他扭头看了少帝一眼,“谁敢上,老子就宰谁,陛下别怕。”其实在他们眼里,少帝终究只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