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页

凤髓 尤四姐 792 字 2022-11-22

建业鞠着腰道:“臣恐陛下要进茶,昨夜暮食用得也不多,不知上和中宫可要传些什么……”

丞相的声气不大好,“今后入小寝之前先击节,不要忘了。毕竟中宫在,万一撞上什么,禁中黄门多的是,你就上暴室当啬夫去吧。”

一席话说得建业冷汗淋漓,不住声弓腰告罪:“是臣鲁莽了,请君侯恕罪。君侯的话,臣记下了,以后再不敢犯。”

丞相对于少帝左右众人有足够的权威,少帝年幼时,负责侍候的宫人就经常调换。及长,逐渐稳定下来,但他们这帮人都是提着脑袋在干活,少帝的喜怒无常有时难以应付,丞相的严苛更是令人招架不住。因此但凡宫人接到这样的警告,都免不了吓得肝胆俱裂,即便是天子近侍的黄门令,也不敢轻易造次。

丞相冷冷看了他一眼,将手里漆杯扔了过去。建业手忙脚乱接住了,不敢觑他,无处安放的视线只好落在丞相的脚上。丞相略站了一会儿,黑舄一转便向殿门走去,建业再抬眼时,见相国的广袖飘拂,扫过版门的边缘,袖角一现很快隐匿,人已经往廊道上去了。

1阑入:无凭证而擅自进入。

2不讳:死亡的婉辞

第38章

丞相今日和往日不同,端坐上首,神魂却不在这里。臣僚们奏议,多是民生事宜,“如今公侯封赏的田地日增,致使吏民生计艰难,奴隶饿毙之事时有发生,长此以往,何谈与民休息?上今日违和,万事还要请丞相定夺,莫论如何艰难,究竟要找出个解决的办法来。东南有民乱,规模虽不大,业已平定,但事态足见燃眉。再这样下去,光帝时期旧疾眼见要复发了。小患不治,将来沉疴,必要以十倍百倍心力方可补救,到时候耗资巨万,实在是大大的不上算。”

御史大夫说完了,众臣便定定看着丞相,等他答复。丞相面上肃穆,似乎是在沉思,反正半天没有吭一声。关于王侯封地之事,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赏出去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了,爱白放着,还是赠人或租种都是别人的事,按说朝廷是没有道理再过问的,丞相一时无法回复也在情理之中。

他不答,诸君便自行商议,大鸿胪把实际困难说了一遍,立刻有人反驳,大司农拍案而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岂有封赏便不可过问的道理?王爵尚可罢免,何况土地!如今东南百姓食不果腹,王侯不管治下人的死活,朝廷再不管,谁来为民做主?”

于是一致看向丞相,“相国说句话罢,虽难,亦不可闻而不问。”

丞相依旧不语,司直见势不妙,压了压手调停:“诸君不必过急,事关天下诸侯,还需从长计议……”

太傅却不悦,“若老臣没有记错,丞相身兼长策侯爵位,如此看来事情果然不好办得紧。”

一语惊醒梦中人,堂上众臣面面相觑,当着王侯的面谋划王侯封地,不亚于与虎谋皮,所以丞相不说话是有道理的。

丞相长史急起来,他跟随丞相多年,当然知道他的为人。就算不愿意损害自己的利益,满堂盘诘之时,闭口不言是大忌,丞相何尝不懂这个道理!他跽在一旁扯了扯丞相衣袖,半晌才听见他啊了一声,“诸君先前所议何事?”众臣一脸莫名,他不自在地清了清嗓子,“孤走神了,对不住大家。主上圣躬不豫,昨夜闹得东宫大乱,孤着实有些担心……”

御史大夫无奈,只得重新奏了一遍。这回他听清了,很快道:“当年孤受文帝封爵,食邑在彭城。后今上即位,又迁曲阿,增至两千户……尚书台出一份告万民书,为与民休息,臣愿将田邑与制下贫民耕种,贷给谷种和口粮,免除赋税及徭役。”顿下来,抚了抚膝又道,“要动用王侯封地,委实不是件易事,只好孤身先士卒。东南上谷、渔阳是燕王封地,他会不会因此有触动,暂且不得而知。为今之计是先将公田分散出去,此事孤要再与上回禀,究竟怎么定夺,要听天子的意思。”

听天子的意思,这句话说出来倒是很耐人寻味的。丞相虽不愿放权,但也慢慢开始培植少帝,只不过不知是出于真心,还是为了作态。

堂上诸臣百样心思,丞相满不在乎。事情暂且交代完了,朝议便告一段落了。从却非门出来,天上下起了细雨,他扬起广袖遮挡,行至司马门时顿足回望章德殿方向,天子寝居宏伟巍峨,从这里看过去,仍见翘角飞檐,利落如刀。他卷起袖子怅然,没什么放心不下的,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