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8页

盛唐风月 府天 830 字 2022-11-22

裨将中间有警醒的人察觉到这一个月以来,在朔方诸军中流传广泛的那些传言仿佛别有名堂,上头的诸军正将副将们,自然也不是个个都是傻子。然而,树倒猢狲散,正当李祎陡然被黜之际,每一个人都不得不考虑自己的立场以及今后的前途。所以,为李祎送行的时候泪满衣襟固然是真的,心里为之惴惴然也是真的,权衡如何试探杜士仪对朔方诸将究竟是什么态度,方才是大将们真正要考虑的事。当然,早已改换门庭的也大有人在。

正月初三,乃是杜士仪早就定下的升节堂见诸将的日子。一大清早,就有军官赶到了灵州都督府门前的大街,三三两两一面说话一面等着开中门。

随着三声鼓响,都督府的中门大开,可随之而来的却是两排衣衫整齐的兵卒鱼贯而出,恰是犹如钉子一般分左右扶刀站定。经常出入灵州都督府的众将细细打量,却只见这些亲兵面目陌生,他们一个都不认识,显见是随杜士仪抑或李佺而来的亲信。

征战多年的他们轻易就能看出,这些人并非只有架子,而是周身上下散发出一股非同小可的杀气,分明是上过阵见过血的。当里间聚将的鼓声再一次响起时,他们再也无心去端详这些亲兵如何,慌忙整理仪容一一入内。

大将们虽是比那些偏裨将校来得稍晚,但三通聚将鼓擂响后,连带节度副使李佺在内,每一个人都已经在节堂中就位。当服紫佩金鱼的杜士仪在左右簇拥下,于节堂正中主位上落座之际,每一个人都肃然屈膝行下军礼。

“拜见大帅!”

“起。”

杜士仪随着赞礼官的声音抬了抬手,听到禀报全数到齐,并未缺少一人时,他便轻轻点了点头。尽管今时今地的诸将,他之前几日差不多都已经见过,可今时不同往日,那时候他虽已经接印,却因为信安王李祎还在,他有意以谦逊的一面示人,可如今就不一样了。

他环视着密密麻麻站满节堂的众将,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听说,自从信安王左迁衢州刺史以来,朔方诸军之中便有传言,说是我在陇右如何对付郭氏,如何摆布众将,如何让人对我俯首帖耳,无人敢有立仗之鸣,上任之后,必定会大肆清洗朔方军中上下……各种各样的传言层出不穷,我听了也觉得新鲜得很。”

今日升节堂见诸将,杜士仪竟是用这样一番话作为开场白,下头众将大多数都没预料到,一时脸色各异,可那嗡嗡嗡的议论声不过片刻便完全消失了,显示出良好的军纪和稳定的心绪。面对这样的反应,杜士仪不禁哂然一笑。

“我如今节度朔方,而非节度陇右,故而陇右之事,我也无意多谈。流言止于智者,喜欢说道闲话的人我也不会去制止,我只想说,抬头三尺有神明,信安王为人大气,不屑某些诡谲伎俩,因而兴许懒得理会一二跳梁小丑,我却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

这话是什么意思?

从上至下的将校们大多有些糊涂,可彼此对视,见周遭的同僚也和自己的反应差不多,他们就更疑惑了。而这时候,杜士仪却略过此话不提,沉声说道:“我此行之前,请得上命,以金吾卫将军李佺为节度副使,经略军使。今以来圣严、张兴,为朔方节度判官,以王昌龄为掌书记,高适为推官,此外巡官、衙推、奏记等,悉如旧日。十日后,大阅经略军。”

杜士仪一下子宣布了节度使幕府官的人选,听得随李祎多年的节度判官来圣严也在留任之列,而且除却王昌龄高适,其他低阶幕府官也几乎都被留任,众将刚刚因为杜士仪一番话而悬起的心不禁更是异样,至于十日后的阅军,这是每任节度使上任之后的惯例了,倒是没人觉得有何不妥。而接下来,杜士仪并未长篇大论地说什么俗话,简短地宣示了圣意对朔方军中将校的嘉许,随即留下经略军正副将,又点名留下了几个偏裨将校,这第一次升节堂竟是就这么结束了。

出节堂的时候,眼见得一个带刀大汉随从杜士仪出来,不禁有人朝此人多看了两眼,旋即对左右说道:“好一个猛士,怎不曾见过?”

“不曾见过的便必然是杜大帅私人。不说此人,刚刚门外那些亲兵也是好生威武,信安王当年亲兵也不过如此。杜大帅在陇右可没怎么打仗,怎有这等骁勇?”

“嘘,小声些,没听之前杜大帅说,信安王不理会的跳梁小丑,他却容不下吗?你们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反正我脑袋不好使,不太明白,问老郭他准知道。对了,老郭这次是时来运转了,没想到杜大帅初来乍到点名要见的人里头,竟有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