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页

奸臣 府天 859 字 2022-11-21

“先不要节外生枝。”李东阳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徐勋,半晌才不动声色地说道,“且看他自己是不是提起,再看林亨大张公实他们问不问。倘若谁都不提这一茬,我们也不用揪着这一点不放。守溪,昨天徐勋和刘瑾就已经见过面了。”

听到李东阳着重指出徐勋和刘瑾见过,王鏊立时明白是怕两人有所默契,提起这一点两头不讨好。然而,看着天子身侧侍立着的刘瑾,他却觉得心中恨得牙痒痒的。想当初他和韩文等人一块伏阙,便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可结果时至今日,忠臣纷纷被贬,刘瑾却岿然不动,而徐勋一介乳臭未干的少年竟也由此做大崛起。他这个内阁大学士只能四面扑火救人,于大政方针上力争而不可得!

“……所以,沿偏头关、东胜关黄河西岸诨名一颗树之地起,至榆沟、速迷都六镇、沙河海子、山火石脑儿、鹻石海子、回回墓、红盐池、百眼井、甜水井、黄河沟,至宁夏黑山嘴、马营等处,共立十三城堡,七十三墩台。东西七百余里,将偏头关与宁夏相接,惟隔一黄河据北守御。如此一来,使虏寇不能再居我腹地,大同宁夏延绥也好,陕西镇也好,延边守御的长度可以大大减少……”

此时此刻,正好徐勋正说到沿河守御策,王鏊陡然之间听到前头一个地名的时候就回过神来。他几乎不假思索地打断了徐勋道:“如果臣没有记错,这是正统年间宁夏副总兵黄鉴上书所言之策,平北伯欲据为己有?”

然而,话音刚落,他便发现众人全都用古怪的目光看着他。

第八卷 会当凌绝顶 第556章 廷议河套

内阁王守溪,天下穷阁老。

王鏊是少年神童,先夺解元,再下会元,殿试虽不得头名,却也夺得探花,如今虽已经不再年轻,却依旧有过目不忘之能。再加上徐勋在陕西的这些日子,他一直都在翻阅当年的旧档,因而,他在回过神后能敏锐地分辨出,那建议出自何处。然而,见别人那目光有异,他立时醒悟到,自己发泄似的拿徐勋的话头做法,恐怕是有些冒失了。

果然,紧跟着,他就见徐勋对自己微微一笑,很有风度地说:“不愧是王阁老,我刚刚只是举了正统以来议河套之事的种种争执反复,而且刚刚已经说了,这是时任宁夏副总兵黄鉴的提议。”见王鏊老脸一红,显见起头是走神了,而且那走神之中恐怕还有心存愤懑的因素,因而他轻飘飘点明了这一点后,也就不再继续揭人的短,而是继续条理分明地说道,“当时朝议上却觉得此议说来容易做来难,那一带平漫难据,结果便驳了。后来石亨也奏过,将延绥一带的营堡移徙直道,但仍是不了了之,但究其根本,这是万世边防之策……”

徐勋一人之力,自然难以将旧日那些争议在朝议上一一拿出,但杨一清何等人,且不说在陕多年,对河套之地的要紧简直是了若指掌,就是此前上书请重筑边墙,也是把所有陈谷子烂芝麻的旧档都一一烂熟于心。此时此刻借着此前和杨一清商量之后的成果,将从天顺年间一直到成化弘治年间一次次大小战役和朝中纷争摆了出来,到最后见众皆无话,他方才轻轻咳嗽了一声,预备撂下了最后的总结。

“总而言之,之前上上下下所争者,复河套之后,地势一马平川,虏寇铁骑四入,如守则兵力不足,如追则马力难及。但河套三面凭河,土地肥沃,耕田种桑皆可自给,只从宁夏塞外小江南之称便可见一般。若是河套屯守,每年可省却租税数十万,转运的士卒人力又不下十余万。而东到偏头关,西到宁夏,这两千余里的百姓都可睡个安稳觉。而说此地平坦不可守的,周朝朔方,汉代河西郡,那又是从何而来?”

“而河套自洪武初年,便是我朝所有。因兵备空虚,当年扼守其外的营堡渐渐内徙,于是纵敌深入。虏寇既然长久以来都在这块水草肥美的地方放牧,自然乐不思蜀。而边将又生怕朝臣责备轻启边衅,于是更坐视其坐大,不敢率兵深入清剿搜套。从正统以后到如今,只有威宁伯王越深入红盐池,焚虏寇大帐辎重,劫其兵器盔甲,又俘获其妻子妇孺,一时让贼不敢复据河套。但结果如何?后援不继,武备不继,以至于虎牢一关,卒为楚有;河西数郡,折为秦臣。当年唐时刘仁愿一介文臣,敢争险于黄河之外,而扼受降,我等后人却只知道敛兵于河套之内,仅守延绥。河套不复,不啻于开门延寇,三面受敌!”

李东阳早就知道徐勋是善辩之人,否则当年的府军前卫便没有复建之机。然而时至今日,徐勋的善辩之中却又加入了引经据典,更是让人难以小觑。知道这必然还有杨一清在背后谋划的成分,他在心中斟酌良久,可最终还是难以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