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页

站在入口处,路寰看的满心欢喜,忍不住拍了几张照片。

老孙不觉好笑,他指了指右手边的茶馆,“我就不进去了,你们慢慢逛,我就在这喝茶,你们逛完了过来找我就行,有什么事儿的话马上给我打电话,说个店名我马上就能找到。”

一连两个马上,充分显示了此人的信心,于是路寰满口答应着逛街去也。

市场就是那种很传统的市场,两边是门面,中间夹杂着小摊,商品跟高档和流行全都搭不上边,空气中弥漫着劣等皮革和食物等等的复杂味道。

就像老孙说的,在市场中徘徊的绝大多数都是年纪四十岁开外的中老年人,偶尔几点稚嫩,也是背着背包的旅客。

路寰饶有趣味的看着,一个店面一个店面的逛,一个摊位一个摊位的瞅,偶尔看到感兴趣的东西还会停下来问问。

背包客们大多只是步履匆匆的走马观花,咔嚓嚓的拍几张照片显示自己来过就再次消失,大约店主们也是许久没见过这么年轻水灵的外地姑娘了,见她稍微凑近就热情洋溢的招呼。

然而,路寰很快就发现了一个超级悲催的问题:基本上,她只能靠猜……

可能老孙也没想到她会这么深入,就没考虑到语言交流的问题,因此也没跟来。

这里的店主们大多也都是中年人,普通话说的很差,基本上两遍下来路寰能大体听懂的,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但是这并不怎么构成障碍,背景和内情介绍什么的听不懂不要紧,因为就路寰这个半商人本身的个人经验来看,卖方的形容一般都不怎么靠谱,听不听无所谓。

产地啊背景什么的都无关紧要,只要蛋好吃就行了,她从来就不是对着母鸡追根溯源的人。

至于价格,听不懂还是可以比划的嘛,实在不行还可以写的嘛!

这一带干燥少雨,植被稀疏,可但凡能在市场交易的,大都品质出众,比如说大枣,比如说绿豆,比如说小米。

路寰不事家务,后两种无从分辨优劣,自然是没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