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斐苦笑:“大概还是以己度人吧。”
蔺昕将薛斐膝盖上的电脑放茶几上, 然后抱头躺在薛斐膝盖上左右翻滚:“人类真的好奇怪。擅自猜测别人的想法, 明明只是问一句的事而已。”
薛斐问道:“怎么?孟岚那里没有合适的通告。”
蔺昕道:“孟哥那里还是有通告的,他也尽量挑选一些质量比较好的通告。虽然不会达到得奖的程度,应该也不会砸我演技的招牌。只是这些通告从数量上来说, 少了许多。”
倒是有许多需要人气的带着偶像剧性质的电视剧电影找他当主角,那些剧基本上是将大部分投资都砸在了给演员的片酬上,拍摄的成品顶多差强人意,绝对不可能是精品。
服装、编剧、考据、特效、动作指导、后期等等全部都需要钱,宣传更是需要钱。宣传已经砍掉一部分投资,如果演员的片酬达到了一部作品的百分之五十,甚至更高,那这作品的总投资得多高,才能保证前面一连串工作的质量?
有的电影的确是投资很大,能吃得起这种消耗,比如一些耗资巨大的商业电影巨制。但大部分作品,都是从其他地方克扣钱让步给演员的片酬。
蔺昕是绝不可能因为高片酬,就接这种作品的。
或许作为一个演员,多接片酬很高的电影,提高自己的身价,是赚钱的必经之路。因此就算是名演员,有影片鉴别能力,仍旧不可避免的去饰演了烂片。
只要他们烂片好片的穿插着来,就不会有人说他们演技退步,说他们是票房□□。
更保险一点,他们参加一些质量不怎么样,但商业气息浓厚的影片,既得到了高片酬,还有了高票房保证,就算影评人批评这个影片就是一坨屎,但观众们会对能参与高票房电影的他们的地位表示肯定。
蔺昕资历浅,却早早的获得了国际影帝。这导致他的定位在许多投资人眼中,属于高不成低不就。
即普通演员的片酬请不到他,但片酬过高又觉得不舍得。
毕竟蔺昕的电影虽然每一部质量都很高,但他作为主角的电影就一部文艺片。那个文艺片虽然取得了如同商业片一样的票房成绩,可并不能代表他对票房的号召力。
其他的作品,蔺昕并未是领衔主演,就算有高票房,也不能证明他自己对票房的影响力。
蔺昕急需更多的作品证明自己。
可现在业内对这位年轻的影帝持观望态度,还没有人肯花请一个影帝的价格来请蔺昕这位太过年轻的影帝来担纲主角。
毕竟在电影圈内,除非是演员“友谊加成”,不然片酬是有一个业内共识的,随意降低会惹得业内群体负评价的。
相比电影,电视剧圈中这方面规则稍稍少一些,而且投资也不比电影大,所以孟岚这次给蔺昕选的通告,多是比较有质量的电视剧。
蔺昕不差钱,但蔺昕除非自己投资,不然他也得走所有演员在名气事业上升阶段都会走的老路,俗称“影帝墙”也不为过。
孟岚知道蔺昕不会屈就一个质量很差的电影,即使那个电影可能因为商业噱头大,票房不一定难看。因此孟岚现在给蔺昕选择的多是质量过硬的电视剧。
但是蔺昕想演电影。
国外电影圈子排斥大荧幕演员重新接电视剧是有道理的。电影演员的演技要求比电视剧演员高得多,这一是因为电影屏幕更大,演员细微表情动作在观众面前一览无遗;二是电视剧情节紧凑,不能花太多笔墨在展现演员性格和故事叙述上,需要演员在有限的时间,将自己人物性格和所描述的故事说清楚,这自然是考验演技的事。
比如《东海桑田》作为良心电视剧,商文晖在饰演贺天的时候入戏,在电视剧中实属难得。但在电影中,可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人物性格进行铺垫,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让商文晖一步一步深入角色。他们要飞快的完成自己的角色,入戏的演员们在得到剧本的时候就要做心理铺垫,进入剧组入戏速度飞快,而不是像商文晖那样,在演戏的途中一步一步深入自己的角色。
电影演员没有那么多时间。
蔺昕习惯了电影中紧张的氛围,实在是有些受不了电视剧“拖沓”的进展。
“而且,我在《林德先生》剧组和两位国际影帝对戏,受益匪浅。”蔺昕抱怨道,“可进入《东海桑田》的剧组之后,虽然对手也是电视演员中有名的实力派,但我总感觉他们……嗯……很容易就被我带着走,还需要我稍稍收一些,才不会影响他们。”
蔺昕很苦恼,当他有演技之后,他就喜欢酣畅淋漓的飙戏,而不是现在这样还需要收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