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顾明珩看着手中的白梅,突然觉得,这是自己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

走到崇文馆的时候,郑儒远已经到了。顾明珩将手里拿着的白梅递给陆承宁拿着,之后将身上厚厚的鹤氅解下递给阿徵,又俯下身帮陆承宁脱下狐白裘。

“殿下今日心情颇好啊。”郑儒远抚着灰白的胡子,另一只手上两指夹着一颗棋子,看着陆承宁笑呵呵地说道,“殿下手中的白梅可是送给老夫的?”

陆承宁这句话一下就听懂了,十分迅速地将花枝背到背后,眼珠子左看右看,就是不看郑儒远。

“先生可别逗阿宁了,那是他跑去雪地里捡来送给我的。”顾明珩在一边说道,声音里带着笑意。相处三月,他也摸清了郑老的性格,做学问时很是严谨专注,但是平日却是极好相处的,性子像个孩子一般。说着将花枝拿来过来,让阿羽去一边拿一个小青瓷瓶养着,放在了自己的书案边。

陆承宁一直跟在他旁边,眼睛紧紧盯着梅花枝,时不时看看郑儒远,像是担心他会突然过来抢走梅花一般。顾明珩看着他像一只小狼一样,警惕地防着别人侵入自己的领地,眉眼都是笑意。

这样的阿宁,真的很好。

把砚中的墨磨好,顾明珩将宣纸铺陈开来,又拿了毛笔递给陆承宁,“阿宁习字可好?”这两个月来,顾明珩一直在教他千字文。他注意力集中的时候一下午便能够学会十多二十字,若是情绪不好,便不理会顾明珩,自己对着崇文馆的书册发呆,如此便是一天。

今天他的情绪不错,很是配合地接过笔,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顾明珩在一边看了一会儿,见他神情宁静,这才放心地坐回自己的书案。

“公子辛苦了。”郑儒远一直在一边看着他们二人的相处模样,有些叹息地说了一句。他虽知道太子聪颖,但是也没有那样的耐心日日教导太子。顾明珩能够在面对配合或情绪抵触的太子时都那样的不怒不躁,可见其心性坚韧。

“阿宁他其实很是乖巧,不过偶尔会心情不好而已。”顾明珩简单地说道,余光扫过正在临字的陆承宁,觉得心中安宁。

“老夫突然想到一件事,令尊近日可有与你联系?”郑儒远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开口道。一面将手中的黑子叩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可是前朝发生了什么事?”顾明珩自入宫起,便很少能够得到朝中的消息。或许顾家也在避讳,并没有递消息进宫来。因此顾明珩的消息大多来自于郑儒远。

郑老虽已退出朝野,但是朝中他的门生众多,消息渠道很是广阔,甚至知道许多私密之事。再者郑老为官多年,很是善于揣测帝王心思,时时让顾明珩茅塞顿开,如醍醐灌顶。

而郑老他面对着顾明珩也大多没有保留遮掩,很是坦然地拿出来商议探讨。他很清楚地明白,在太子尚未明白世事之前,很多事情都需要顾明珩独自去面对。

“陛下准备加封穆家穆德钧为护国公。”郑儒远手指摩擦着棋子光滑的表面,有些玩味地说道。

“穆将军不是已经是一等大将军了吗?”他一边问道,一边和前世的记忆对应起来,上一世,加封护国公都是太子加冠之后的事情了。这一次加封之事提前了,又是因为什么?

穆家自开国起便驻守燕云六州,“燕云穆氏”的威名数百年来一直使西狄闻风丧胆,而君主稳坐雍京,便是因为有穆家这道屏障守护着边疆。因此历代在位君王对穆家多有加封。

今上继位第一年,便封穆家穆德钧为兵马大元帅,领正一品大将军衔。

若是真的要加封为护国公,那穆家必定会回京谢恩。顾明珩想到这里,眼神带上了沉思。

“最近朝中的风向可是飘忽不定啊。”郑老看着顾明珩的眼神显得精明,“咱们陛下是想着要杀杀顾氏的气焰,你父亲近日怕是事事不顺。不过许氏作为太子母族,可是一直安安稳稳的,这样看来陛下还是护着殿下的储君之位。但是以三公为首的一群,又开始上书陛下请求废太子了。”

他的话音一顿,慢悠悠而意味深长地说道,“你的父亲和右相谢行止两人同时上书,提醒陛下是时候选太子伴读了。”

☆、第十章

听见伴读二字,顾明珩的神色瞬间慎重起来,“先生,可有风声,陛下中意哪家公子?”

太子伴读需要两人,右相谢行止便是当年陛下还是皇子时候的伴读之一,一路追随陛下从一个皇子登基为帝,这从龙之功与昔日情分,让他年纪尚轻便官至右相,至今仍深受信任。

因此,太子的伴读人选说来很简单,但却是影响至深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