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

不是看着酒杯,而是手。

“阿宁,要喝吗?”顾明珩表情瞬间变化,嘴角弯起,将酒樽递到陆承宁的面前,轻声问道。

陆承宁的视线随着他的手移动着,最后有些疑惑地看着这双手中捧着的酒樽。迟疑了很久,最后陆承宁抬起手,伸出食指轻轻碰了碰杯沿,像是在试探着什么。

顾明珩很耐心地看着陆承宁一点一点地抚着杯上的花纹,手没有一点动作,一直都是双眸含笑的模样。

陆承宁似是确定这是熟悉的事物,这才接了下来,学着顾明珩刚刚的模样,双手捧着酒樽放到了唇边,抿了抿唇尝了尝味道,神色极为认真。

顾明珩看着他认真而单纯的模样,突然觉得鼻尖有些酸涩。阿宁,我可不可认为,这是你已经接受了我的存在了呢?

想着,顾明珩敛了神色,满脸肃穆地接过属于自己的那杯酒,仰头喝下。酒液沾染在淡红的唇上,若夜晚的露水滴落花瓣。

之后,他将陆承宁一直握在手中的酒樽接下,放到了典仪监的漆木托盘中,便看见典仪监微微抬头感激地看了他一眼,随后躬身缓步退出了大殿。

顾明珩握住陆承宁的手,步子合着礼乐的奏鸣往帝后的御座行去。两人十指相扣,红色的衣摆逶迤在身后,若流动的霞蔚。

两人站定在御座阶下,便听站立于大钟之前的典仪司大监轻敲钟面,悠扬的钟声伴随着高声吟颂:“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随后,帝后起身,从一侧的漆盘中取出一玉璧一玉琮。顾明珩牵着陆承宁跪下,双手举过头顶,接下了玉琮,高声唱和,“吾皇万岁!”

话音刚落,群臣皇亲起身面向御座方向,亦是跪地高呼,“吾皇万岁!”

至此,婚仪礼成。

乘上去往东宫的车轿时,顾明珩还有些回不过神来。方才那一幕幕,如幻象又如记忆,让他分不清今夕何夕。他看着轿外熟悉的亭台楼阁与九曲回廊,一时心绪万千。

自己,终是又回来了这里,这座光明而晦暗的皇城。

想着,他低头看了看坐在一边的陆承宁,见他像是累了一般,身体坐得笔直,眼睛却已经闭上了,脑袋一点一点地在打瞌睡。顾明珩看着他的模样,抬手想要触碰他的面容,顿在半空却终是住了手,收回手握紧了自己的五指。

阿宁,睡吧,我会守在你的身边。

许久后,车轿才到了东宫宫门前,此时已是月明星稀,隐约能够听见鸟的鸣叫声,声音稀落。东宫的属官纷纷站在宫门口迎接太子与太子妃的归来。

“阿宁,到东宫了。”顾明珩轻轻说道,就见陆承宁睁开眼来,眸色清冷的模样没有一点初睡醒的茫然,他看了看匾额上书的“东宫”二字,先一步下了车。

顾明珩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果然期望他能够等自己一起还不知道要等几年去了,一边想着也跟着下去了。

站在陆承宁的身后,顾明珩俯身扶起跪在最前面的太子太傅郑儒远,疾声道,“老先生快请起。”他自太子六岁起便入东宫任太子太傅一职,原本年过花甲的他奏请辞官返乡,皇帝同意了,却恳请他能够留下来做太子太傅。郑老应下后便收拾了书卷入了东宫,如此便是三年。

顾明珩自上一世便钦佩这位在士林中声望崇高的老先生,他一生为官清廉,门生无数,心态豁达,崇尚古礼。

当年皇帝废陆承宁太子之位,封安王为皇太弟时,唯有他在中朝宣政殿劝谏,一跪便是一日。后来昏倒在地,没过三日便西去了。

“太子殿下今日大婚,老夫心中实在为殿下高兴。”他就着顾明珩的搀扶站起来,手掌枯瘦,但眼神却很是矍铄。他蔓延欣慰地看着顾明珩,“愿太子太子妃得乎天佑。”说着再要拜下。

“先生无须多礼!”顾明珩急忙止住他的动作,诚恳道,“太子与晚辈日后还需先生多加教导,如此,先生便是晚辈的师尊,晚辈怎当得起一拜?再者,先生年事已高,日后见晚辈都不用再行礼了。”

说着退后了一步,恭敬地俯身道,“学生顾明珩,拜见老师。”他的声音沉静,带着源自心中的尊敬。

“太子妃快起!”郑儒远抚了抚长长的灰白胡须,眼中满是笑意,“早闻顾九公子博学高华,精通琴画,这一拜老夫受了,此后必定会尽心教导,方不负这诚心一拜。”

顾明珩起身,嘴角弯起,他知道自己这一次算是通过这位老先生的考验了,有郑老的帮扶,许多事情都要轻松许多。如今已入东宫,很多事不得不早早考虑。

“学生见过老师!”顾明珩满脸笑容,抬手松松地作了一揖,一老一少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