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于是待到入冬,杜家果然又搬了第三回。

这回却是个正经三进院子,虽不敢同大户人家比较,也没有跨院,但比之前住的小两进着实敞阔了,面积几乎两倍有余:

前头多了一溜儿倒座房,车夫住在这里,晚间还能值夜,旁边角落也能喂养青骡,安置马车;二门里头照例东西厢房,正中隔着照壁,也比原先大了许多,之前能隔两间,如今倒能分三间了,左右亦有耳房。庭院也十分宽敞,且是青砖铺地,就是雨雪大风天气也不怕了。

正房并着两间耳房后头是一溜儿后罩房,大小七八间,就是多请上十来个丫头婆子估计也挤得下。

地段倒是没怎么变,只跟原先的住处隔了两条街,可到底好了许多,越发离得东城区近便,又宽敞,一月租金便要四两半银子,将近五贯半钱。

一家三口听后都十分感叹,几年前他们初来陈安县时,住的是小小房屋,一月不过一贯,如今竟也到了四两多银子,寻常壮劳力月收入竟抵不上着房租!

王氏一边收了契约,一边摇头道:“今儿也算领会到寸土寸金了。”

杜河听了便笑:“这话可别外头说去,没得叫人笑话。这又算的了什么!不说济南府、京师,带院子的动辄几十两,还只得按年租,好地段亦早被人买下,有钱更没处租去!便是本县里头最好的地段,这么大的院落,一个月上十两的也不是没有,图的不过是左邻右舍达官显贵的人脉脸面罢了。”

一家人说说笑笑,倒也不觉得累。

新家地方大,家具摆设等也分散开,如今只这几个人便显得空荡荡冷清清,忙活起来当真觉得人手短缺,王氏立即找了人牙子来,预备买人。

那车夫和浆洗娘子之流却不必另外找去,他们家两座山上繁茂起来之后,原先的农户、猎户也都渐渐将家人叫来一起忙活,如今各有一家七、八口人,下头的小孙子也渐渐能做事了,人手也宽裕。

去年有两个小子成了亲,连带着媳妇也想找活计,听说杜家要人,便想着往这边来。

一个是猎户的小儿子,今年才刚二十岁,叫王能,跟着学会了硝皮子的手艺,只是他爹不愿意他年纪轻轻就窝在山上,只琢磨打发他出来开开眼界,见见世面。王能的媳妇也很能干,粗中有细,也想跟着来,就做些娘们儿们迎来送往的活计。他们两个便住在前头倒座房内。

王氏和杜瑕又看人牙子带来的人。

因这些都是要签死契,跟一辈子的,最怕不忠心耍滑头,杜瑕就叫着人牙子,细细的问。

那人牙子听了半晌,似乎是犹豫了下,才道:“倒是有忠心能干的,只是恐不大吉利,今儿便没带出来。”

杜瑕正觉得眼前几个都不大中意,只勉强挑了一个浆洗上的年轻女人,听了这话就示意他继续说。

“有个姓刘的寡妇,带着两个女儿活命,她原本是富户家管厨房的,手艺很是过得去,后来那富户倒了,惨的是男人也死了,竟成了寡妇!她又有两个女儿,一个倒是心灵手巧,做得好针线,另一个却是男人死的时候生的,怕是受了惊,竟是个哑巴,人也呆呆的,却有好力气,能干粗活。”

“原先也有不少人看中刘氏和那个女孩儿的手艺,只是一听她竟是个寡妇,就去了一些人;再者她是个死心眼儿的,势必要带着那个哑巴傻女儿,因此来陈安县两年多了,竟也没找着下家,现如今母女三个都挤在窝棚里,只靠着做点浆洗和针线过活,有了上顿没下顿的。”

普通人家都忌讳这些个,杜家出了个秀才公,怕是更在意,是以人牙子一开始便没把这娘儿仨带来。只是来了之后才发现,这杜家并不蛮横高傲,十分和气,又见她们大半天也没选到称心如意的,这才大着胆子试探着说了。

都是女人,王氏一听先就心软,只道:“那男人竟是她害死的不成?左不过是女人命苦罢了,哪里不吉利!可怜那慈母心肠,若是我,也断然不肯丢下女儿自己过活的。”

杜瑕更不在意这些,可到底是找外人住进自己家,也不能只一味心软,沉吟了下才道:“我们家并不在意那些子虚乌有,不过终究看的是手艺,既这么着,劳烦你这就把人带来我们瞧瞧。”

人牙子听了,不过半个时辰,果然又带着刘氏母女三人去而复返。

杜瑕就见刘氏约莫三十岁上下年纪,眼神沧桑,虽然一身粗棉布衣裳洗得发白,还打了几个补丁,可却收拾的十分齐整,头发也用包头裹得整整齐齐,眼见着是个讲究的人。

大女儿今年十一岁,长相一般,可为人很老实,进来之后也规矩的很,并不乱看。叫她现场绣一个图样,也很不怵,立刻飞针走线,片刻就扎了一只燕子出来,颇为灵动。

那小女儿也才八岁,蜡黄的脸,干瘦,果然看着呆呆的,也不会说话,可却很乖巧。王氏怜爱,叫小英递了个果子,她也咿咿呀呀的道谢,又憨笑,却把果子转手塞给娘和姐姐,叫她们吃。

王氏看的眼圈泛红,对杜瑕示意买下。

杜瑕本就中意,且窥一斑而见全豹,刘氏处境这般窘迫,竟能将女儿教导的这样知礼懂事,实在难得。

原本要从外面买两个这样知道进退又有手艺在身的人,省了调/教的工夫,少说也要十来两银子一个。可刘氏到底死了男人,又非要带着小女儿,导致两年多没人要,身价大跌,如今娘儿仨也只要二十两便签死契。

见杜瑕真的要买,刘氏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小声道:“姑娘,我,我是个寡妇,也要带着二妞。”

杜瑕一边叫小燕去取银子,一边笑道:“寡妇如何?难不成寡妇便对不起天地?二妞也很好,这般懂事,回头叫她扫院子吧,左右我家小,树木也不多,一日一两回就得了,也轻省。”

那么点儿大的小孩儿,许多寻常寒门小户出来的尚且胡天海地的瞎闹腾,偏二妞却好得很,安静规矩不说,又会孝敬、尊重母亲和姐姐,着实罕见。

刘氏闻言登时双目含泪,噗通跪下磕头道谢。两个女儿见状也跟着磕头,尤其是二妞,十分憨厚老实,咚咚有声,也不觉得疼,抬起来却一片青红血丝,肿起来老高,把王氏和杜瑕唬的了不得,又一叠声的叫小英取药膏子。

原先王氏并不着急买针线上的人,谁知就是这么凑巧,刘氏母女三个竟就凑齐了。

签了死契之后,杜瑕又给刘氏的大女儿改名叫小鹤,小女儿叫小鸽,倒把她们喜得不行。因穷苦人家的女孩儿大都不起名字,如今秀才公的妹妹亲自取名,当真是意外之喜。

自此之后,刘氏母女三人便同小英、小燕,还有浆洗的周嫂子一起住在后罩房里。

各处添了人之后,小院登时热闹起来,又因各项活计都有了人负责,一切井井有条,杜瑕母女两个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俱都松了一口气。

杜瑕冷眼看着,他们家如今这个样子,轻易便不必再搬动了。

转眼小半年过去,济南府传来消息,牧清寒竟当真中了武秀才!

此消息一出,当真是举国轰动!

须知算上大禄朝前头几个个朝代在内,文武并重的学子也不过一掌之数,难得牧清寒才十五岁,这般年轻,头一年中了文秀才,后一年竟又中了武秀才,着实叫人惊骇。

可喜的是,他武秀才的名次竟比文秀才的更加靠前。

只因牧清寒天生一腔侠气,沉默的外表下是满腔热血,便是读书做文章也惯会直来直往,这点放在文人身上难免打折扣,可对武生而言,竟意外契合!

不过半月,竟连圣人也知道济南府出了个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真是龙颜大悦,即刻将这个名字记在心上。稍后他与几位大臣说起此事,竟又意外得知牧清寒是唐芽的徒孙,肖易生的徒弟,更是欢喜。

“朕素知唐卿会教徒弟,万没想到肖爱卿竟是个青出于蓝的,更会教!”圣人难得笑着打趣,只说:“去年我便听说十几岁的秀才甚多,里头就有你的几位徒孙,本以为最快也需明年才有消息,没成想如今就给了这般惊喜!”

就是唐芽之前也不曾想到有此事。

因大禄朝重文轻武,相较文科举的上下一心,武举难免门庭冷落,因此众朝臣之前看到下面交上来的取中的秀才名录时,也都只是胡乱一瞥,并不在意。

还是唐芽的徒弟,肖易生常说到的何师兄,现任刑部员外郎何厉无意中看见了,笑说怎么有这般巧合,去年小师弟的学生就有一个叫牧清寒的中了秀才,怎得今年武秀才里头也一个叫牧清寒的。

当时大家还都笑,可笑着笑着就觉得不对,细看这人不仅名字一样,竟连籍贯、年纪也对的上,且如今也是在济南府学读书!

此牧清寒,便是彼牧清寒!

这才传开了。

徒弟的徒弟就是自己人,有此等意外之喜,唐芽也觉得面上有光,只是在圣人跟前就越发谦和。

“圣上过誉了,小子轻狂,文举还没有甚结果,竟也敢去左右开弓,只是不知者无畏罢了,实在当不起这般夸奖。”

然而圣人却很欢喜,尤其是这种文武举同时进行的出众事迹,便是比起前朝也不差什么了,这让他感觉出奇的好:

是不是也就说明,他们合该得天下?不然怎么前朝有的,他们也都有,且越发出类拔萃?

“朕却爱他这般锐气,年轻人便该肆意进取,若是老气横秋、瞻前顾后的还有什么趣儿?”圣人哈哈大笑起来,笑完了又招呼在座诸人说道:“诸位便与朕一同记着,且看看这个小子能走到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