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预防

而那个时候,正好又恰逢春运时节。在广东打工的民工们几乎都赶在这个时间节点出发准备回家。这个时候又正好碰到了广州历史上最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从1月22日到2月6日,连绵不断的阴雨让广州的气温始终在六度左右徘徊。

火车站周边三平方公里的区域里,最多的时候滞留了超过八十万名旅客。

当时正好在广州军区总院学习的李医生是这场突发公共事件的亲历者。距离火车站最近的广州军区总院,成为了当时进行医疗保障的主要力量。他们抽调了超过三百名医护人员和保障人员,在广州火车站广场上建立了三个医疗救助点,实施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现场医疗保障服务。以军队医院的动员能力,和当时还在零上的气温……十五天内,广总医院一共接诊了两万多名患者。平均下来,三个医疗点一天差不多要接诊四百多名患者。

在得知宁远现在也面临这样的现状后,李医生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主动报名参与到了行动中来。尽管她在不断的安慰自己——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具体进步到了什么程度,这些进步能不能抵消持续大雪等极端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她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目前的通报上说,火车站滞留了大约十八万旅客。”曹严华说这话的时候语气还算镇定,不过那股子牙疼的感觉,李医生感受的非常真切。“他们已经启动了几乎所有能启用的分流措施,但现在的大雪对旅客影响太大,已经到达火车站的旅客除非自己步行,否怎想走都走不了。”

宁远市火车站是个特等站,火车站本身拥有11个站台,26条线路。整体占地面积达到了45万平方米。如果只是滞留了十八万名旅客,平均每人面积约为25平米。这个数据非常不理想,但至少还是安全的——当人流密度达到每平米七人的时候,群体踩踏事件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

“当时在广州站,就连续发生了好几次小规模的人群踩踏。”李医生松了口气,她对曹严华道,“现在的人群密度还是比较安全的。”

“不……现在的人群规模也很不安全。”曹严华摇了摇头,“铁路那边现在正和民政密切合作,火车站广场上会搭出一片帐篷和临时板房来做临时的旅客分流。咱们也得在外面设一个工作点。”

·

·

·

对孙立恩而言,在度假村里的时光本应该是很无聊的。反正他一开始就做好了无聊的准备,实在不行就看着电视睡觉嘛。

不过,这个度假村……真不愧是最好的那种。就在孙立恩做在房间里百无聊赖的时候,度假村的经理敲开了孙立恩的房门。

“我们听说,孙医生您是四院的知名……医生。”也许是因为看着孙立恩的年龄,夸人家是“专家”实在是有些过分,经理非常不着痕迹将称呼锁定在了“医生”上。“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倒是想请孙医生您来做一次健康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