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页

东方集团的新近招标政策,已经逐渐产生了广播效应,全国乃至全球的供应商,都希望来这里试量试量,赢了,名利双收,输了,也能看得到自己的产品,跟高端玩家的差距。

过去华夏的设备制造商,做出产品后,只有一个目标,就是降低成本,玩命减,甚至以稍稍牺牲性能为代价,性能不行,就对外宣传所谓的“性价比”,在他们心中,只有把价格降下来,才能中标,企业才能生存。

待到东方厂的提价招标出台后,制造商们终于找回当初投资办厂时的那一丝情怀了,开始思考自己是否也可以搏上一把。

对东方厂的好处就是,有一些优质客户,在不清楚某种设备的质量时,纷纷找到东方厂,希望采购质量最好的。

东方厂正逐渐拥有一个庞大的外配套设备供应商的对比库,这就是机械行业的大数据雏形,这些宝贵数据,才是刘铭招标改革后得到的最值钱的东西!

半个月后,原道尔顿米国工厂的约6000套机床加工设备,终于从欧洲绕了大半个地球,抵达东方工业集团。

看着一车车的设备缓缓驶入工厂,李新侠乐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这些设备可都是国内拿钱买都买不到的好东西啊!

如果是全新的,保底价也要10亿米元!都说刘铭放弃了北米市场,使道尔顿隧道机的市值折损了十几亿米元,可李新侠觉得,光这些设备,就足以值回票价了!

生产系统,改组并不像设计与采购那样巨大,刘铭唯独将李新侠从安装公司调了出来,组建集团生产技术专家团。

早在这批新式数控机床进厂前,李新侠便奉令对其进行分配规划。

设备更新迭代,生产效率的确提高了很多,却使不少老式机床操作工人无所适从,一些老师傅已经插不上手了。

李新侠担心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便去找刘铭商量。

刘铭考虑了半晌,最后决定把这些工人划归到钟城麾下,自从栖身安装公司的设计院老专家们返回工作岗位之后,钟城手下的队伍,又缩水至500人左右。

这次机床操作工的大规模转岗,顿时给钟城补充了1000多有经验的工人。

李新侠感慨道:“唉,有些老师傅都是机床的操作好手,结果现在只能到安装公司,从头学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