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页

张精忠则是有名的前朝元老,不仅辅佐了肃帝,助有琴氏为皇后,是太子伴读,更是肃帝之父晚年颇为倚重的托孤之宦,资历丰富,根正苗红,“忠心能干”几乎是写在张精忠脑门上的四个大字。

但最可怕的是,大内同期不仅有他们俩,还有其他在各个方面大放异彩的宦官,真可谓是神仙打架,让人应接不暇。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色,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

他们只活下来,就是一本书。

就在钱小玉觉得,兰阶庭与张精忠之间已是无解的死局,必然只能以一个死在另外一个手上来收场的时候,某一日,张精忠忽然让步了。

他鸣金收兵,不是害怕了、投降了,他就只是不斗了。

没有人能想明白张精忠为什么在势头大好之时,急流勇退,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权力。甚至连镇南一派内部都不能理解张精忠在想什么,为什么要向兰阶庭低头。

但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那么霸道的兰阶庭,也在张精忠收手后,跟着不再动了。

宫中之前都在传兰阶庭什么都好,就是没有容人之量,偏偏他就容下了张精忠。

他们就这样维持着小打小闹,但绝不闹大的默契,维持了长达了十数年的和平。如果说司礼监能坐上大内第一署的位置,五成是兰阶庭的功劳,那么另外五成一定是张精忠这个竞争对手亲自给送上来的。

镇南不懂张精忠,暮陈也不懂兰阶庭。

直至后来,钱小玉有幸去了兰阶庭身边伺候,在兰阶庭某次醉酒后,才听到了兰阶庭一句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