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各种不服。

俞星垂最初的职业发展定位,就是天和帝未来的生命保障。可惜,他还没能从蜀地给履历镀完金回来,天和帝已经没有什么生命可以被保护了。

总之,池宁推荐俞星垂接任内官监掌印,不仅合情合理,甚至还有点屈才了。

新帝迅速在心里想通了这一层,他负手而立,虽然内心已经认可了池宁的提议,但还是要问:“你把你的师兄推荐给朕,是何居心?”

这和你自荐当内官监的掌印,又有什么区别呢?

“《韩非子》讲《吕氏春秋》中曾总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陛下问臣的是,谁适合当内官监的掌印,又不是问谁是臣的师兄。臣举荐俞星垂,只因他确有才干,是最适合的人。臣正是以为你心中坦荡,才不会因为他是臣的师兄,就避嫌不提。”

举贤不避亲的前提,便是不怕遭人非议,也不惧与人雄辩。

池宁当年是下死命读过书的,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上,总能做到有理有据,师出有名。他站在那里,就是一股子正气凛然。

这套辩术算是比较简单的阳谋了,突出的就是一个正大光明,问心无愧。

新帝明明对池宁带有偏见,都被说服了。

无为殿内,久久再没有了说话的声音。新帝不知道在想什么,池宁的打算是敌不动我不动,反正就这么耗着呗,看谁能够耗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