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页

程澹为几株栽种于阴凉处的兰花松土,又给受到阳光直射的月季和栽种于篱笆旁的茉莉浇了些水,像一只繁忙的小蜜蜂在院子里飞来飞去。

张玉凉躺在软榻上看了一会儿,被习习凉风和枝叶缝隙间晃眼的光斑催生出睡意,掩唇打了个哈欠,侧身枕在几本堆叠的经书上阖眼睡去。

平时都是程澹在这里睡午觉,张玉凉与他呆在一起久了,也染上午睡的习惯,躺的时间一长,困意便会不知不觉涌上,将他拽入梦乡。

忙完手头的事,程澹擦擦汗水,抱着浇壶走到书案前坐下,一连灌了好几杯凉茶,才觉暑气全消。

凉茶用的是去年的干菊花,搭配甘草、金银花等一同烹煮而成,放在井水里冰过,味道清甜芬芳,沁人心脾。

每一道工序都是张玉凉亲力亲为,凉茶的归属也唯有程澹一人。有外人来访时,喝的都是琴竹泡的普通的茶。

长舒一口气,程澹把茶具推开,看了一眼榻上酣眠的张玉凉,然后轻手轻脚拿起桌上写满蝇头小楷的宣纸从头看了一遍。

张玉凉近日只在写两篇文章,一篇是为程澹而作的《花典》,一篇是他准备了一年的“试策尚书”。程澹看的这篇正是后者的一部分。

他曾听张玉凉说过,“试策尚书”全文不会超过万字,但需要注解、修改的内容极多,半年时间不一定写得完。

当时程澹还不太理解,上学的时候,他的毕业论文就不止万字,也曾尝试同人和小说,字数更是轻轻松松破十万。对他来说,半年时间写不完一万字的文章,实在是太难以想象了。

直到他看到“试策尚书”正文。

这几张纸上的正文满打满算只百余字,注释却有近千字,更遑论各种典故解析和修改痕迹,程澹看着都觉得累得慌,怪不得他写得这么慢。

也许传世精品文章就是要这样一点一点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