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五章 远洋舰队抵达珊瑚宫海

看似如此,但是现实世界的逻辑是,永乐年间,放眼望去,连西洋都没有多少海盗,大明的海商忠心不二,大食国、倭国的海商们摇尾乞怜,连室町幕府的将军,都要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才能坐得安稳。

武装商舶冲击大明水师的战座舰?

大明水师的战座舰眼中,武装商舶,和印加王国那些不穿衣服的自然之子驾驶的小船,没什么本质区别。

商贾逐的是利,不是为了送命。

唐兴能理解现象,但是让他在秩序的层面去论述此事,他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不完整的秩序比没有秩序更可怕,大明之前的海贸事儿,就是典型的管了,但只管了一点点。

大明海贸衰亡的后果是造成倭寇横行,因为海贸的衰弱,会造成了大量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以及雇佣劳动者失业,而这种广泛的失业,无以为继的,只能落草为寇,成为倭寇的一部分,四处烧杀抢掠,进一步的加剧了海贸的衰亡。

这是一种循环。

秩序、制度设计的不完整,造成大明海上武装力量衰弱,海上力量的衰弱,进一步导致了大明海贸的衰弱,而衰弱造成了更多的海商和无田佃户无以为继落草为寇,进一步扩大了倭寇横行的局面,海上环境进一步恶化,致使海贸进一步的衰亡,造成大明海防体系的进一步瓦解。

当唐兴思考清楚了关于海贸衰亡和海贸衰亡后恶劣后果之后,唐兴思考更进一步,那便是生产关系。

这便是唐兴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思考的又一个重要问题,缺少海洋武装力量,大明在世界的生产体系中,商品优势会一直存在吗?

答桉是否定的。

如果将全球比作一个生物链的话,大明将会从食物链的顶端,一步步的向下滑落。

而大明商品经济的蜕变,也会从高附加值的丝绸、茶叶、棉布、笔墨纸砚、铁锅等等,逐渐走向低端。

由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向土地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下蜕变,即便是生产出了高附加值的商品,也无法行销全世界,航路因为武装力量的缺位,被掌控在他人手中,商品的利润大头,会被强行朘剥。

一旦大明从食物链的顶端,向下滑落到了低谷,商品优势不复存在,只能依托土地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原始积累的那一天,大明上下要承受怎么样的屈辱和苦难?

屈辱和苦难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不知道何时才能爬出谷底,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能不能爬上谷底。

宣德九年之后,大明停罢开海事,一直到景泰二年,密州市舶司建立再次开海,大明开海事仅仅停罢了十七年的时间,大明的倭寇就又开始泛滥了起来,大明海贸衰亡的速度,远超唐兴的想象。

好在,景泰二年起,睿哲天成的大明皇帝,不顾一切反对,再次开海,时至今日,十三年时间过去了,随着大明水师的不断恢复,武装力量的不断补位,大明海事,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新的时代:一个大航海、大发现、大探索、大积累的时代。

唐兴知道,自己回到大明,大明的新时代就会到来。

“起风了?”一个百无聊赖的哨兵,看着风速仪开始转动,立刻架上了千里镜,看向了天边,面色剧变。

“起风了,三级,十三级!”哨兵大声喊着,从桅杆顶部的哨塔勐地跳下,踩着桅杆向下滑动,哨兵身后的滑索,拽着他平稳的降落来了船上。

唐兴立刻站起身来,将自己的题本塞到了木桶之中,看向了天边。

乌云密布,这是一场罕见的风暴。

“指挥!”范德行面无血色的冲到了唐兴的身边,惊骇的说道:“前所未有的风暴!”

大东洋别名太平洋,因为这里过于风平浪静,丝毫不像是在海上,不过这平静的背后,就是掀起了的风浪,连见多识广的范德行都吓坏了。

“莫慌,听我指挥!”唐兴紧了紧自己的腰封,走出了船舱,看着远处的风暴,眼神中都是兴奋,只是他看着天边的乌云,稍微退了一步,面色大变,大声的喊道:“全舰听令,左满舵!左满舵!左满舵!”

“这是海龙王发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