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 以粮草为饵,贪功冒进

「这也是御下之道。」

兴安直接给干破防了,争辩的说道:「胡老师父,陛下一心为公,咱家追随陛下左右青史留芳,还是弄些银两义子这些表面文章,孰轻孰重,咱家还是分得清楚的!」

朱祁钰也不管,任由兴安为自己申辩,这也就是他这个皇帝,胡濙敢这么直言不讳,要不胡濙只

会牵强附会的引经据典,说一堆自己的都不明白的话糊弄了。

胡濙则满是笑意的说道:「兴安大珰,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别急,容我慢慢道来,陛下,据臣所知,太白楼和燕兴楼这两桩都是皇庄,兴安大珰管着。」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北衙最大的两座酒楼背景硬的很,但几乎没人知道,这两个酒楼的背后,是东厂番子。

朱祁钰一愣,疑惑的说道:「是,不过胡老师父如何知晓?此事机密。」

「这京师里的事儿,臣还是知道一二辛密的,比如襄王殿下的世子养了个外室。「胡濙对着兴安说道:「这燕兴楼和太白楼就是个口子,敢请问兴安大珰,若不是内帑太监查的严,陛下要过这账目,这口子,是不是能来银子?」

「是。」兴安眉头紧锁,但还是不得不点头说道。「陛下过这账目,这内帑太监就不敢糊弄,不敢糊弄,这个口子没开,若是开了,小的们孝敬老祖宗是不是理所当然?」胡濙继续追问。

「是。」兴安的眉头都拧成了疙瘩,还是得承认,这胡濙人老成精,看的通透,若不是看的严,这两桩买卖,就是他不拿,小太监也要拿,拿了孝敬老祖宗,顺理成章。

这就是开始。

胡濙这才继续说道:「所以了,你拿了银子,这小黄门犯了点小事,你是不是得担待一二,说些好话?这一来二去,这犯小事,犯着犯着就成了僭越神器,王振就是这么一步一步,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女干宦的位置,你让他自己说,他都不知道从何说起。」

「所以兴安大珰贤德,是因为陛下勤勉,明察秋毫。」

「是。」兴安感觉这背后的冷汗都出来了,上一个跟胡濙掰扯的是贺章、陈循,兴安真的有些怕,作为大珰,若是被文臣给弹劾倒了,也就罢了,若是因为陛下不让贪腐,却贪腐被主子砍了,那他和王振之流,有何区别?

朱祁钰越琢磨越不对劲,眉头紧蹙的说道:「胡老师父想说朕抠唆,连两个酒楼的账都要看,锱铢必较,分毫必究,拐弯抹角一大堆,胡老师父不就这个意思吗?要说就明说,咱又不是不让人说。」

侃侃而谈的一副万事尽在掌控的太子少师胡濙胡老师父,直接给陛下一句话给干哑火了,他愣在原地愣了好久,表情呆若木鸡。

胡濙慢慢的转过头,才对着太子朱见澄说道:「殿下,你看陛下,这就是陛下,臣拐弯抹角,铺垫了一通,就想赞颂陛下勤勉乃是大明福事,可是陛下就是不接这个话茬,不听这等谗言,反而数落臣说话拐弯抹角,指桑骂槐。」

「殿

下,如何避免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这个事上,殿下,可曾学会了?」

在找台阶下这件事上,难不住胡濙,这么些年了,还没有胡濙下不来的台。

可胡濙作为大明朝堂上,建文年末、永乐年初到正统十四年最大的那个谄臣,进谗言四十多年,第一次在称颂皇帝这件事上,栽了十一年的跟头。这十一年,胡濙愣是一句谗言都没进过,甚至还不如那不善言辞的武夫武清侯石亨,不是胡濙不努力,实在是陛下不吃这一套,十一年了,胡濙让自己的谗言极其客观,可是还是不行。

「我学会了!」朱见浚那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大声的说道:「父亲就是指鹿为马,明明知道是鹿,非要说马!你们文人玩的那套,还不如我爹玩的好。」

「老三啊,你这腚,昨日刚好。「朱见济看着朱见浚眼神极为怜悯,这孩子瞎说什么大实话,这不是找揍吗?

胡濙继续说道:「朝里那些个假山头,就是利来利往,礼尚往来,来来往往便有了,不过大难来了,什么山头都得塌,这些假模假式,便是朝政僵化的根源之一。」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殿下作为太子,日后登极,亿万瞻仰,当谨记于心,上梁不正下梁歪是自然之事,这不是禁人欲,而是为人君之道。」守成之君,哪有那么好当的,皇帝这位置,但凡是有些进取心,都是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