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

费亦应瞟了一眼唐兴,未曾看到这位大爷不喜,摇头说道:“跑船的,自然是知道的多一些好。”

关西就是京都府、平安京、奈良、难波京一带。

而关东则是东京、埼玉、千叶、神奈川一带。。

关西这帮人都姓源,关东那帮人都姓平。

室町幕府的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政,占据关西,按照大明正式称呼,应该叫源义政。

而现在镰仓府占据关东,镰仓府的头儿,镰仓公方足利成氏,应该叫平成氏。

倭国这摊子事,其实想弄明白,非常的简单,就看他姓什么就是了。

“正如费商总所言,才需要大明的帮助啊,我们可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今参局开口说道。

一衣带水可不是这么用的,今参局,显然对中华文化一知半解。

这也不奇怪,倭国不就这个样子吗?

学来学去,三分人样没学会,七分兽性根深蒂固。

一衣带水出自隋文帝之口。

当时隋文帝登基称帝,南方有陈后主陈叔宝的陈朝尚在,隋文帝向仆射高颎询问灭陈的计策。

隋文帝对高颎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隋文帝果然灭掉了陈后主,一统中原。

今参局不知道这个词的出处,按照倭国的地位,他们的室町幕府都是因为大明册封才稳住了政权,是断断不会如此说的。

或者说倭国满是狼子野心,等待有一日中原王朝式微,僭越正朔之位。

费亦应想了想说道:“我是个商人,无利不起早,见钱眼开的很,若是有个好价钱,我自然还是会来的。”

大明对倭国最大的需求就是银子。

各大市舶司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倭国的商舶不得入港,贡舶十年一次。

也就是说当下的情况,是大明的商舶可以来倭国,而倭国的商舶,到不了大明。

这么做的目的,当然将把倭国封锁起来,然后压榨倭国的银矿。

这件事,大明办得很脏,却没有人为倭国求情。

在大明,通倭是一项很严重的指控。

风宪言官足够的胆大包天了,但是很少用通倭这个词去弹劾朝臣。

这个罪名,不是可以胡乱扣帽子的,御史言官,一旦弹劾某人通倭,就代表着彻底撕破脸皮,不死不休。

通倭在大明是满门抄斩的大罪,用通倭去弹劾,是杀人全家。

如果朝廷查补之后,发现是诬陷,那问题就极为严重了。

几乎所有朝臣对倭寇之事,唯恐避之不及,哪里还会沾这种事?

倭国甚至连钱币都无法铸造,只能使用永乐通宝,在如此低效的生产规模下,倭国想要任何东西,都需要大明的商贾带过去。

这个时候价格多少,就是大明商贾们说了算了。

无论大明的商贾赚多少,都要缴纳税赋,六分的关税,还有三成的铸币税。

如果这个商贾的规模越来越大,不可避免的就要接触到宝源局的承汇兑业务。

那么这个商贾赚的银子,最后都送到了宝源局,最后通过计省,源源不断的流入大明朝的方方面面。

对于商贾而言,这便利的、有信用保障的承汇兑业务,是他们无法拒绝的美味。

一如当初陛下强入南京,随后留下了银币走后,他们再也回不到用银锭子交易的时候一样。

一旦接受,他们便再也离不开陛下的手段了。

就如同那福禄三宝,尝过了,就再也忘不了。

今参局和足利义政显然知道大明各大市舶司的潜规则,否则他们也不会传见费亦应了。

“价格的事情,自然好说。”今参局轻笑了一声说道:“这次的价格,费商总可还满意吗?”

“满意,满意。”费亦应连连点头,这次他四十多条船,毛利可是赚了上百万,最后能留下四十多万的纯利。

这一趟真的是大赚特赚。

“那就好。”今参局松了口气,看向了胡吃海塞的唐兴。

今参局眼神里满是闪烁的问道:“这位郎君是费商总的护院吗?”

费亦应硬着头皮说道:“是。”

“费商总也知道,倭国如今是多事之秋,有此勇士助阵,我关西源氏感激不尽。”今参局的眼神不正常,正在大快朵颐的唐兴眉头紧皱。

这女人都有身孕了,还在打什么主意?!

“是这样的!”费亦应伸出手来说道:“御令请听我说。”

“大明乃是礼仪之邦,自太祖高皇帝废奴之后,我大明虽然亦有官宦势要养阉奴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