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

海禁之事,反而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

“陛下,自洪武五年迁民之后,海外弃民,在国法之上,便不再是大明人了。”胡濙讲明白了当初为什么会有海外弃民之事。

将假倭寇、海盗、海商尽数归为海外弃民,这是当初军事冒险带来的苦果,也是必须要承担的苦果。

这一点和苏太宗的新经济政策很像。

1919至1921年的苏波战争中,本来大获全胜的苏俄,在获得巨大胜利之后,开始军事冒险。

苏波战争的第一阶段是反入侵作战,士气高昂,第二阶段则由反入侵变为了「解放」波兰,士气低迷。

最终华沙城外,苏军伤亡、被俘多达15万人,明斯克之战,苏军又有约10万人被俘。

最终苏太祖只能由战时经济政策,不得不转变为了新经济政策。

明太祖也是如此,岭北战败的消息传来之后,人心惶惶,对待海洋积极、开放、包容的高皇帝,只能转为了保守,封禁和严苛。

朱祁钰明白了胡濙的意思,海外弃民是不是大明的臣民?这是个历史遗留的问题。

在明初海外弃民同样都是大明臣工,在洪武五年之后,海外弃民便不是了。

“有困难吗?”朱祁钰询问道。

胡濙笑着说道:“这有何难?”

朱祁钰问的是这些人,再纳入大明的管理范围之内,将大明律法的执法权扩充到海外弃民的身上,有没有礼法上的困难,如果有,应当如何克服。

毕竟是违背了祖制。

但是胡濙说,有什么难的地方吗?

太祖高皇帝吴元年起,那么多鼓励海贸,并且为大明百姓做主的案例,只需要拿出几例来就是了。

太祖高皇的海禁是祖宗之法,前期鼓励海贸,甚至亲自接见海商,就不是祖宗之法了吗?

用到的时候,太祖高皇帝是祖宗,用不到的时候,太祖高皇帝就不是祖宗了吗?

那太祖高皇帝到底是不是祖宗?

胡濙自然没问题,对于胡濙来说,陛下只要不是明火执仗的杀太后,都没问题。

胡濙深知自己这位陛下走的是大道之行,就是光明正大,如果要杀孙太后,那必然是明火执仗。

就像是陛下杀稽戾王一样,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这事朕干的!

若是陛下真的明火执仗的杀孙太后,胡濙还真不太好洗地,顶多以附逆为由,但是却不可能完全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

但是显然孙太后并不愚蠢,早早的交出了权柄,吃斋念佛,为稽戾王和会昌伯孙忠的来生祈福,为自己稽王府那些孩子们祈福。

没什么大利益,陛下为什么要杀孙太后呢?

朱祁钰想了许久说道:“所以舟山海战,除了是大明水师再兴的转折点,也将是大明海洋政策转折点,将海外弃民,纳入大明之管辖。”

于谦有些疑惑的说道:“那不服王化之人呢?”

朱祁钰笑着说道:“大海那么宽广,还没他们一片沉海的地方吗?”

当然有。

入土为安是一种习俗,如果被沉海,在眼下大明朝的风气中,连灵魂也会在大海之中,永世沉浮。

于谦松了口气,宽仁和宽纵之间,只有一字之差。

显然陛下会宽宥一些,之前在大明手脚无法触及到海洋之时的罪恶,但是大奸大恶之徒,依旧躲不开沉海的命运。

石亨犹豫了片刻说道:“陛下,要不臣带武奋营前往密州市舶司,配合松江市舶司之事?”

“就是臣不去,也让石彪去一趟吧,朱永也十分善战。”

石亨当然知道军事失败的恶果,在当下的大明,军事失败,只有死亡。

若是战败,陛下也要承受相当大的代价,这不是石亨想要看到的,所以他准备亲自前往。

朱祁钰摇头说道:“完全不必,唐兴、陶瑾、任礼等人,也不是糊涂虫,既然敢做,自然是有定策,让他们自己做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