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纵论时势

“诸位可还记得当年曹操征讨张绣,张绣降而复叛之事?”诸葛亮笑问道。

这算是曹操人生中比较着名的败仗之一,众人自然印象深刻。

如今曹操已死多时,当年很多被视为秘辛之事已无需隐瞒。

“据说跟楚南有关。”刘备点点头,当初他攻伐南阳,无数南阳士人来投,其中不乏一些宛城士人。

“是啊,当时楚南方才助吕布坐稳徐州,便第一时间出使许昌讨要徐州牧之位,当时便有极为深远的眼光,不过更让亮惊叹的是,此人在许昌得知曹操讨伐张绣之后,便当机立断前往南阳,张绣降而复叛,固然有曹操原因,楚南在其中只是辅因,然而其行事之果决,叫人惊叹。”

“但再看其每次用兵,每每开战,必先将自身立于不败之地,而观其一路走来,行事都颇为稳健,败陈登后,第一时间结好四邻,败曹操后,第一时间结好袁绍,安抚诸侯,态度堪称谦卑,然也正是因此,让他有了休养生息之机。”

“若只是如此倒也罢了,但关键在于败袁绍之后,楚南已作用九州之地,天下已得大半,若按照常理,此刻已该志得意满,挥师南下,携大胜之势意图横扫荆州、江东,平定天下,然而他在做什么?”

做什么?

刘备回忆楚南这几年行为,突然生出一股难言的无力感。

楚南在巡视天下,在解决各地纠纷,在修养民生,在训练兵马,在发展经济,反正没有一样有飘的迹象,依旧那般稳健,稳得旁人都替他心急。

“他在按照自己计划一步步实现自己心中的天下,并未着急一统天下。”诸葛亮叹道:“非是亮不愿助使君,只是以此人之行事风格,待他南下之日,恐怕便是做好万全准备之时,实难看出破绽,亮是否助使君,并无意义。”

刘备沉默片刻后,看着诸葛亮道:“先生,天下事,总有破局,就如当日楚南屠士,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当时又有几人会想到他能走到今日?如今便是大势所趋,备也想一试。”

“那便与使君说说第三点,粮!”诸葛亮看着刘备,无奈道。

刘备怔了怔,不解的看着诸葛亮。

“粮草,便是胜负的关键,在下甚至能够猜到楚南会如何攻伐,只要荆州占优立足之地,以楚南性格,必不会再攻,而回稳守,与敌军消耗,这个时候,比拼的便不是兵马雄壮,而是钱粮!”

诸葛亮看着众人道:“这也是楚南最大之优势,诸位当清楚,楚南是薄税之策,因此颇得百姓拥护爱戴,但诸位也该知晓,楚南治下,这数年来不但年年丰收,而且经楚南以神通改良,中原五谷能年收四季、每季所收之粮草,比之荆州粮草都要多,甚至多出一倍。”

“亮也不信此事,是以曾亲自游历中原,然所见确如传闻,甚至犹有过之。”

说到这里,诸葛亮看着刘备和关羽道:“两位都是身经百战之人,应该知晓亮说此事为何意。”

刘备和关羽默默点头,这一点他们自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