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太初

“吾等恳请殿下即刻登皇帝位!”

“还请殿下万莫推辞为是!”

对于通过“非正常”手段夺取天下的皇帝来说,其登基之前一般要经历一个“三辞三让”的过程。

就是得有大臣劝三次,自己拒绝三次,然后在最后一次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登基称帝。

很明显,这个过程就是为了给这些“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们找补点面子。

说的再直白一些那就是——

如果他体面,你就让他体面;如果他不体面,你就帮他体面。

对于宁文均来说,他肯定是属于“不体面”的情况,毕竟不管咋说他爹都还没死。

但如今的局势由不得他再经历“三辞三让”这样一个“洗白”过程了, 于是宁文均立马便接受了“群臣”的请求,摇身一变从皇子成了皇帝。

当然了, 身份的转变还差一场登基大典。

古人对仪式十分看重,所以不管咋说这场大典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虽然大典的准备最快也还需几天,不过“宣传”工作却可以先一步展开。

于是,已经成立一年,且几乎垄断了民间舆论的《京报》便开始发挥它真正的作用了。

早朝结束仅半个时辰后。

春深书坊京城总号的库房打开,里面堆叠着的报纸如雪花一样被免费送到了各家各户。

各州分号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做着相同的事情,第一时间便将京城发生的一切传遍了大宁三十六州。

这些报纸早在两天前就已经印好了,上面不仅刊登着今天宁文均“演讲”的原文,更是附带了一份大理寺对于宁永年的“判决文书”。

严格来说,虽然《大宁律》第一页就写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在制度上其实能审判皇帝的只有皇帝本人,即便是“最高法”大理寺也不行。

不过报纸毕竟是给老百姓看的玩意儿,没人在乎制度上合不合规。

百姓们只知道大理寺是审断一切大案要案的地方,有此“官方背书”,报纸上的内容自然便也就变得可信了不少。

所以

宁永年竟是原州城之事的真凶?

许家造反,宁玉珂造反也都是被逼无奈?

还有,竟然是宁文均指使魏家造反的?

在《京报》的叙事口吻中,宁永年自然被塑造成了一个阴险狡诈、至百姓于不顾的凶君暴君。

而宁文均则是一位嫉恶如仇、大义灭亲的好皇子。

至于魏家那当然是帮助宁文均替天行道的有力帮手。

以上三点,除了对宁永年的表述基本符合事实之外,其余两点无疑都十分离谱。

不过普通百姓却是根本没有能力分辨这些。

在他们看来,这份在过去一年中带给他们各种最新消息的《京报》就是最靠谱的信息渠道,最起码要比那些坊间传闻来的可信得多。

因此,半天时间不到,整个大宁便彻底沸腾了。

毕竟一夜之间就换了皇帝这事儿实在太有冲击力,甚至大部分人若非是听读报先生亲口说出来的,打死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先生!俺们刚来!没听到你刚刚念了甚!”

“你再念一遍吧!”

“是啊先生!再念一遍吧!”

“”

极东,青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