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宠后 涩青梅 2626 字 1天前

这场中秋佳宴,顾夕照其实只是为了她父亲昌平侯,为了从他那里要回小傻子为她挥霍出去的金银珠宝。对着这些世家哭穷,不过是顺带的罢了。

三个月过去了,昌平侯就当忘了那日提过的事,而她并不想夜长梦多。她顾家,早已是京城里最名声赫赫的新贵,无须这些金银珠宝再来锦上添花。

她话一落下,满座皆惊,回过神来都纷纷去看昌平侯。

昌平侯被顾夕照这措手不及的一招气得心口发堵,好半天才缓过气来,面对顾夕照遥遥看过来的视线,在众目睽睽下,他不能发作半点,只能暗自攥紧手,平静地对视回去,“娘娘能心怀天下,臣十分欣慰。”

顾夕照垂眸,轻笑道:“父亲的那些教诲,本宫从不敢忘。”

“娘娘记得就好,记得就好。”昌平侯只觉呼吸困难,一只手暗中撑在了一旁的桌上,这才稳住了身形。

蔡隽就坐在他下方的位置,眼神在他和顾夕照的身上暗自来回打量,等到他重新坐了下来,才起身走到他身边,拱手作揖,“顾老将军当真是好气魄,本相佩服。”

当日赵三思邀请顾家上下到宫中吃了一顿饭后,隔天昌平侯就病倒了,这一病断断续续,一直不见好利索,到了五月底,他主动上奏卸任,提议由顾飞扬接替了他西北大将军的职。

自高宗皇帝起,西北边塞就一直由顾家上下驻守,赵瑾即位后,对他们父子更是十分信任,大昭的军队,除了顾家训练出来的一支一万的顾家军,还握有号令西北大营十万军队的三分之一块虎符。

当时昌平侯请奏卸任时,赵三思并没有直接给答复,和百官商议之后,才准了他的请奏。

卸了任后的昌平侯自然是留在皇城的,只是昌平侯这个爵位只是个有俸禄的虚衔,并没有职位,留在皇城就相当于那些告老还乡的老臣,平日这些朝臣与其相见,也是称他一声顾老将军。

昌平侯闻言,只能打起精神起身回礼,“丞相才是真正的年轻有为,才让人佩服。”

蔡隽笑了一下,没有再回话了,而是走出来,朝顾夕照的方向跪了下来,“皇后娘娘贤惠心善,是大昭是福,是百姓之福,让臣等深深折服。江南水利兴修之事,是利在千秋、造福百姓的伟业,臣等都应学娘娘的善举,略尽一份绵薄之力。臣家业清贫,但愿在江南兴修水利之时,一直节衣缩食,每年拿出一半的俸禄捐去江南。”

赵三思直到此刻才明白,她皇后口中的“以身作则”原来就是皇后自己。

然而,她并不意外,除了感动,更多的是一种“皇后从不会辜负她的期待,只会给她惊喜”的欣慰。

纳采前,礼部尚书拿着纳采的单子送过来请她过目时,她嫌内务府准备的东西太过寒碜了,又在单子上指着库房的好东西添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