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悔改的王琼

权臣的掌珠 看泉听风 2785 字 5个月前

孟继宗生平第一次后悔娶了王琼,如果他没有娶王琼,或许他没有现在的自己爬的那么高,但也不至于落魄,他就算迄今未娶,或者娶个门当户对寒门女,妻子也不会像王琼那么折腾。

她会是最常见的安分的妻子,就算不会帮自己,也不会拖累自己,可以让自己心无旁骛的在官场奋斗。孟继宗能看出,此时正值大夏最动荡的时候,只要有心,总能抓住机会一飞冲天的。

孟继宗揉了揉额头,他有预感,西域之行是这几年最大的一次机会,只可惜自己只能错过了……孟继宗并不知道,自己将来回想到这次机会时,他无数次后悔自己没能抓住这次机会,如果他抓住了,或许一切就真不一样了……

王琼的这次大闹,传到王珞耳中时,已经半个月之后,二娘带着孩子来看王珞,跟王珞说起了这件事,她感慨道:“他们都说长姐不知大体,可我这次倒是能理解她,崔仅那会也动过心,我没敢劝,但心里也是不愿意他去的。”

出使西域多危险的事?她情愿丈夫不要建功立业,也要他好好的陪在自己身边。只是那时她怕扰了崔仅求前程,没敢开口,幸好后来崔仅自己也退却了,不是谁都有裴璨和孟继宗的勇气的。

二娘顿了顿又道:“只是她闹到官府却有点过了,幸好当时外祖在,不然姊夫的前程又被她毁了。”王琼已经毁过一次孟继宗的前程了。

她放印子钱逼死人命的事,闹得人尽皆知,虽然孟继宗及时补救,可已经晚了。他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治家不严,这一次他想要出使西域,何尝不是想刷新自己给别人的固有印象?所以这事罪魁祸首还是王琼。

王珞说:“她要是知道分寸,就不会把日子过成今天这样了。”家里兄弟姐妹,大家日子都是越过越好,夫妻感情只增不减,只有她越过越回去,她都不知道王琼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王珞以前觉得她像王朗,可现在看看也不像。王朗也没她那么折腾,他虽然娶了一个慈祥的祖母,要换成别人,婚后日子也不知要怎么折腾,可他偏偏还跟杜氏相处和谐。

可见王朗也不是王琼这么折腾的人。就是杜氏被自己警告后,都安分了下来,不再王家上蹿下跳了。别人都能认识到自己错误,怎么王琼就死不悔改?

要说她像大崔氏也不是,大崔氏要有她那么极品,何至于过世那么多人,都让人念念不忘吗?可见有些人是天生骨子里的坏,跟别的都没关系。

二娘点头附和,她成亲后才发现,以前在娘家跟兄弟姐妹间那些小摩擦,在长大后都不值一提。她出阁前跟两个兄长一点感情都没有,三人各自成亲后,三家人反而更亲近起来。

她跟兄长感情还是淡淡的,但两个嫂子却处得都好。她孩子们跟表兄弟们玩得也好,唯独长姐跟大家越走越远,这几年甚至连两个兄长都冷了心,再也不管她了,“她这么下去,迟早有后悔的时候。”

王珞没接话,王琼会后悔?笑话。她永远不会,哪怕将来大家都老了,到闭眼那一刻,她恐怕还在怪别人,而不是反思自己。这话是事实,但外人听起来就觉得有点刻薄,所以王珞没吭声。

二娘也无心跟王珞多聊王琼,毕竟她这算背后道人短处了,她又说起了自己这次来找王珞的主要目的:“阿石,你说朝堂发的那个债券……”

王珞就知道她是为了这事而来,她跟二娘解释了什么叫国债,这次郑玄发行的国债,为了提高销路,他给了十二点的利息,这已经非常高额了。

要是换在现代社会,如果有公司发行这种理财项目,还拍胸脯保证这是百分百无风险的,那就可以断定这是骗子了,属于你看中人家利息,人家看中你本金的骗局。

但在古代社会,这还是有可能性的。毕竟大部分赚钱的项目都在刑法上,而郑玄他干啥都不犯法,所以也就无所谓了。本来贸易就是暴利项目,更别提王珞还有别的暴利项目。

王珞的话简单明了,二娘一下明白了,就是这国债是无风险的印子钱,而他们把钱发给朝廷,还不是私人。朝廷把他们的钱去赚钱,赚回来的利钱给大家平分。

她悄声问王珞:“阿石,我还有些私房,要不你都给我买国债吧。”

王珞不假思索说:“那你也别买国债了,入股我的糖坊吧,我日后年年给你分利息。”

“入股?”二娘又糊涂了。

王珞有把股票耐心的跟二娘讲解了一遍,“我的糖坊前五年不分红,五年后按照当年的利息分红,前期收益肯定没国债好,但是胜在细水长流。”郑玄发行的国债是三年期、五年期的,最长只能拿五年利息,股票只要糖坊在就一直能有。

二娘闻言双目微亮:“你说的糖坊出产的是你上次给我看的那个雪花糖吗?”

王珞点头:“那是主营项目,还有别的。”目前王珞的开设的糖坊,大夏仅此一家,她是准备把它发展成国企的,既然是国企,她一开始就不会让太多私人入股。

也是她跟二娘关系好,才有这一出,二娘的股票是从王珞的手里分出来的。如果家里别的亲人也想要,王珞也能分出部分,到了王珞现在的身份,钱就是一个数字,多一些少一些都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