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页

春暖花开,京中杏花次第盛放,又到了会试放榜的时候。

京中大街小巷,都在传今年的状元郎、榜眼和探花郎到底花落谁家。

这一届最有可能摘得探花郎美名的是一位浙江学子,他年轻,好打扮,唇红齿白,貌若女子,才学又不错,希望很大。

放榜那天,傅云英没有等消息,在宫里和朱和昶打捶丸。

她入宫汇报牛银姐等人流放双鱼岛的事,汇报完要走,朱和昶留下她,转到西苑,一边打捶丸,一边和她商量招募俊才去小琉球和双鱼岛的具体事宜。

八股文陈腐不化,刻板定式,限制思想,这一点天下学子心中都有数。

科举考试只认八股文,还导致所选的官吏虽然满腹才华,饱读诗书,却对国计民生之事毫不关心,一身学问,没有用武之地。

治民的地方官昏庸,不堪大用,亟需改变这个现状。

但科举考试是国朝根基,不可更改,而且它确实是目前最公平公正的晋升之路。

不能改选官制度,那么就先从辅佐官员的幕僚开始。

治国□□,不能仅仅只靠数百名官员,人数众多的差役小吏也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

刑名师爷懂律法,文案师爷负责起草公文,管钱粮的师爷管理税收,僚吏往往是地方上待得最久的人,官员流动性大,僚吏算是地方上的地头蛇,他们联合起来,可以架空官员。

朱和昶打算先通过专门的考试选拔一批人才送到双鱼岛和小琉球去,这考试和科举考试不同,没有功名。

他有些忧虑:“会不会没人来报名参考?”

那就太尴尬了,皇帝也要面子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