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麦这才稍微松了口气,不过想想:“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你以前在部队干嘛的?”

作者有话要说:有位j提到了冬麦所说的“结扎以后不能生孩子”有问题,认为结扎了还能复通,冬麦是被误导了,这里科普一下。

关于这个技术,梳理一下时间线

1)20世纪70年代前,输精管复通皆用肉眼吻合输精管,因此复通率较低,约30~60,复孕率也仅为5~35。

沈烈去的是一个公社(镇上的)卫生所,这么低概率的手术,大夫未必告知,未必做过,当时普遍的观点就是,结扎了不能生了,对于大部分农村人来说,没条件做过那个手术,确实也就是这么认为的。

2)1983年开始,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输精管复通术上,使复通率大为提高,这里我们看一篇论文,是山东日照市某医院在1994年的报告,里面提到了“我们自1993年至今施行输精管显微吻合术14例”。

请想象一下,山东日照一个市的大医院,在1993年,一年施行的这个手术是14例,那么在本文的时代背景80年代初,又是镇级卫生所(哪怕是文中的陵城,也没有山东日照的行政级别大),对于这个手术的了解能有多少?

3)请看这句:行输精管绝育术时间越长,附睾损伤越大,复通和复孕的效果越差。西尔伯报告,如绝育术后少于10年,精子重现率可超过90,大于10年下降至59,复孕率也仅为10~15。

哪怕是显微镜技术下,输精管结扎时间长了比如超过10年,复孕率很低。

沈烈如果在80年代初做了结扎术,等到十年后显微镜技术应用于复通术,他复孕的希望也只能是专程跑到市里大医院去搏一搏小概率了。

综上,在八十年代,结扎复通应该只是少数大医院有钱人的手术(可做,可成功,但是却没有广泛推广应用,以至于社会普遍认知是结扎就不能生),本文中,那个农村背景下,那个医疗资源下,冬麦以为“就不能生了”我觉得四舍五入下,没大毛病,至于沈烈,要求他知道这个专业知识其实也有点为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