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瞧见书店门口这么热闹,好奇的凑过来打听这是什么个情况,当即有热心肠的来买书的人好好的科普了一下《修仙回忆录》。

“听闻是一位修行人写的,里面写的是他都去往了哪里。”

“我表哥有一本,我借来看过,好看极了,你看看。”

还有人站在了街边,大声的朗诵给同行人听,路人原本只是无意听到,结果听着听着就入了神。

再加上这么多抢购的人都在各种吹捧,抢到了的欢天喜地,没抢到的唉声叹气,惹得手里头不差钱的人也想着买来一本瞧瞧到底写的是什么。

东西是什么样的不重要,人家都有了,自己没有可不行。

只一天,形势逆转,各大书店卖到脱销,而被外派出来的刘庆如则是手拿着钱,挨个分给那些扮演抢购者的群演们。

这套路是挺老的,但是招不在老,管用就行。

书是好书,他只开个头,后面的台子就绝对垮不了。

刘庆如预测的不错,一天之内,《修仙回忆录》和慎泽先生的名字传遍了全城,买到书的称赞不已,没买到的眼馋心底发痒,他们不差钱,想买,可没用,书店没进那么多货。

于是,本来的五分想要,在买不到后,立刻提升到了八分。

他们抓心挠肺的难受,书店老板们又何尝不是,之前还对这书不屑一顾的老板们只能肉疼的望着一批批顾客来询问,得到卖完了的答案后再失望离去。

唯有那位听了家里大儿子话的老板赚的盆满钵,一直到卖完最后一本,数数今天卖的钱,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此时此刻,不管是赚到钱的还是没赚到钱的,所有的书店老板们都在想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