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页

邮件是一名英国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发来的,称与方南共事的这半年合作得十分愉快,他们非常认可方南的学术与科研能力。p大今年下半年会有个国际交换项目,将推荐优秀的学术候选人前往英国,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交流学习。

负责人说,他很乐意为方南亲自撰写推荐信,问他是否有意愿前来英国,跟随项目团队继续进行实地研究。

三天前,也就是他在厨房里发现空啤酒罐的那天,方南给负责人发了第一封回信,说他需要一些时间考虑一下。

负责人说随时等候他的消息。

方南的最近一封回信,是在前天晚上,也就是他半夜醒来,看到方南坐在窗前的那一夜。

【尊敬的withey博士,首先,非常感激您和校方能够为我提供这次学术交流的机会。】【然而,由于目前的经济条件受限,加之家庭与伴侣也需要我留在国内照顾。经过几番考虑,我还是决定不参与交换项目,前来英国了。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再次感谢教授对我的认可。方南。】“……小云?”

方南站在浴室门口,怔然出声。

他看到毕梓云坐在电脑前发呆,眉头微微蹙着,脸色被屏幕的荧光映得发白。

毕梓云没转头看他,只是死死盯着茶几上的笔记本,嘴唇微张,却半天没有开口。

过了一会,毕梓云终于从电脑前抬起了头,默然看向浴室门口的方南。

“这么好的机会……”毕梓云问他,“为什么要拒绝?”

他知道方南有多珍惜这个科研项目。从去年开始一路跟进,暑假还专门留在学校做暑研,发表了两篇论文,目前已经算是小有成果了。他们系里很多硕士研究生都没得到这样的机会,能亲自参与进这种国际前沿的大数据科研项目。

既然得到了项目负责人的青睐,还能拿到知名教授的推荐信,方南为什么要中途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