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页

高澄病情痊愈以后,又在陇右各州转了一圈,期间,甚至通过吐谷浑汗的使者,与吐谷浑汗在两国边境上约见了一面。

双方重申睦邻友好的双边关系,吐谷浑汗夸吕表示,吐谷浑将始终坚持一个大魏原则,坚决不承认蜀地的元宝炬流亡政府。

元宝炬名义上向南梁称臣,但自己关起门来,还是元魏天子的做派,以宇文泰为丞相,执掌军政大权。

高澄也与夸吕互相通报各自国家国情,就大魏与吐谷浑的边境贸易达成一致,将于边境开展官方贸易,以丝绸、茶叶等商品换取吐谷浑所培育的青海骢。

两人也就共同关注的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谈完了公事,私事也没落下,吐谷浑汗夸吕希望将准备送往洛阳,与元善见成婚的族妹嫁于齐王。

齐王以臣子不能夺天子之妻而婉拒,吐谷浑汗大发雷霆,眼见原本友好的双边关系埋上阴霾,齐王为了陇右百姓的安宁,为了两国之间的和平,不得已只能答应下来。

当然,这段齐王纳妾的解释出自时任广州刺史的张师齐所留下的书稿,只是一家之言,考虑到他当时身处关东,并未亲临现场,史家对这一记载,多是抱怀疑态度。

但毫无疑问,这一次大魏齐王与吐谷浑汗的友好会谈,确确实实维系了两国边境较长一段时间的和平。

直到据高齐方面称,有3名吐谷浑士兵袭击本方哨所,高齐使者要求10万大军入境搜查肇事者,这一合理要求却遭到吐谷浑汗无礼且野蛮的拒绝,双方边境才重燃战火。

当然,这都是高氏建国以后的事情,反正肯定是吐谷浑先开边衅,绝对不是小高王背盟。

高澄与吐谷浑汗夸吕在议定了亲事以后,两人焚香社坛,杀白马为盟,结为兄弟,至于白马,肯定是夸吕出的,高澄这次与夸吕会谈,就没带一匹白马。

盟誓之后,两人依依惜别,高澄骑着吐谷浑汗赠予的青海骢,吐谷浑汗也穿着高澄为他披上的华美衣裳,背向而行。

高澄经关陇地区返回洛阳的过程中,沿途遇见不少迁徙而来的三河民众,每每听见百姓哭诉背井离乡之苦,高澄也会随之动容,他很真诚的向众人致歉,是自己为了与吐谷浑汗会盟,促成陇右的和平局面,才离开了洛阳,让天子有了独断专行。

等到自己听说这一消息时,却又病倒了,当然,事情已经过去了,说再多也没用,高澄向迁民们承诺,今后一定会约束天子。

迁民们其实要的就是高澄这样一个态度,毕竟坏事都是天子干的,齐王一心为大家谋福祉,好人不该让人拿枪指着。

齐王车驾继续东行,而给娄昭、王思政分权的人事任命,已经送到了吏部尚书崔暹面前。

高澄在关陇各州增设都尉一职,统管该州州郡兵,而属于王思政与娄昭的直属部队,仅各自一万鲜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