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页

朝议在高澄领旨后解散。

高澄回到中书省,将当日自己与亲信们所述尽数落笔于奏疏之上。

九品中正制的终结不代表科举制成为唯一的选官制度,至少荫官制度也将得以保留。

所谓荫官,指的是凭借父荫进入官场。

为了防止因荫官制度而造成官少人多的现象,高澄也会对荫生予以考核,难度将与县试看齐,为防止作弊,将会在洛阳由高澄亲自主持。

相当于只需有秀才的学识,就能受荫为官。

这也杜绝了啥也不懂的官宦子弟,败坏政事的可能。

不止如此,高澄也会对荫官的前途做出一定限制,真有才学的官宦子弟自然会走正经科举,才能差一些才会去受荫。

至于察举制,高澄决定让它与九品中正制一起消亡。

毕竟科举制涵盖了农事、工事、刑法、算术与经典。

真正有能力的人总能在五科互不涉及的五科之中,找到一条晋身之路。

对于发明创造的奖励,高澄也将集中在赐爵与物资奖励上,基本不会涉及官位。

除非是堪比《齐民要术》的成就。

贾思勰的书稿总会被潜伏的探子想办法抄录,送来洛阳供高澄阅览。

可惜他上辈子没接触过农书,不然自己就开始默背了,也用不着苦等。

高澄如今就像一个追更的读者,苦等作者更新,每当听到汇报,贾思勰某一日携友出游,高澄虽不至于寄刀片。

但也会着人警告那友人,少去耽搁贾思勰的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