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页

高隆之见高皇后来了,也没久留,只丢下一句:

“臣所言,请陛下三思,勿使大将军不悦。”

便在高皇后的喝骂声中,扬长而去。

至于高皇后让他转告高澄要礼敬天子,一出宫城高隆之就给忘了。

太昌六年(537年)三月十八,与一众亲信就官制改革协商妥当后,高澄上万字言,痛陈元魏积弊,请求天子准允变法革新。

这是自高澄担任中书监以来,元善见所能收到的第一封奏疏,其余全给不劳君上的小高王给截了去。

但元善见心中并无喜悦,甚至一想到即将遭受的屈辱,隐隐生出几分悲愤。

高皇后在一旁安慰,说着说着,自己也忍不住掉下眼泪。

“皇后莫要因此挂怀,伤了兄妹情谊,些许屈辱而已,朕还能受着。”

将满十四岁的元善见握着高皇后的手,感动道。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些年高皇后对自己的维护,元善见统统看在眼里。

对她,早就不是一开始的提防与利用,已然动了真情。

满心不愿,元善见还是定下了明日召开朝议,商定高澄所奏变革事宜。

正如高隆之所说,不能让大将军不高兴。

高澄就是洛阳的天,而他元善见却只是天子。

三月十九,开朝议。

高澄在殿上畅谈变法革新之利,群臣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