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页

走河桥,度黄河,高澄又一次回归洛阳。

司马子如上表,大家都知道是高欢、高澄父子的授意。

但众人看得明白是一回事,高澄该做的遮掩还是要做,司马子如上表必须在他进洛阳之前。

否则高澄从晋阳回来,司马子如立即上表请加高欢食邑,也算是闹出大笑话了。

高欢接见天使,得知要为自己增邑十万户,固辞不受,转而恳请天子将十万户分赐给信都建义以来的功勋之臣。

天使回禀元善见,元善见同意高欢所请,将十万户分赐高欢麾下勋臣。

一时间,勋臣权贵人人感恩戴德,高欢又一次加深了部下们的凝聚力。

其中就有寝食难安的贺拔允,贺拔允这些日子不好过,二弟贺拔胜截杀天使,等同谋乱,三弟贺拔岳割据关西,不听中央调令。

作为高欢麾下第一位封王的勋臣,他正处在风口浪尖上。

好在有高欢念及昔日情分,几次三番庇护,如今更为他分赐邑户,贺拔允甚至起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思。

当然这都只是前菜,八月初九,高澄一封奏折彻底打破朝野平静。

他以贺拔胜为例,痛陈行台制度对中央的危害,恳请天子裁撤各方行台,仅保留高欢大行台之职,同时为做表率,自请辞去河南道大行台一职。

十岁的元善见如同搭线木偶一般,任由高澄操弄,下诏同意所请。

南道大行台侯景得知这个消息时,也没有太激烈的反应。

他与高欢同是怀朔人,早有交往,彼此都很了解。

之前突然拿出十万户的数额分赐勋臣,肯定别有所图,侯景早有心理准备。

只是没想到是冲着裁撤行台而来,也罢,他以荆州刺史的身份领兵镇守,实质上已经掌控荆州军政,至于南道大行台的虚名,也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