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页

乌纱[精校版] 西风紧 1786 字 2022-11-13

就比如十几岁的少年,本来主要做的事应该是学习进步,强大自己,如果去干别的事了,错过了时机,那他这辈子想过得好点,机会就不是那么大了。

这个道理延伸到一个种族同样适用。汉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总体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现在历史大潮来临之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应该做的事是全力学习进步,提高实力……假如这时候不干正事,想要再爬起来恐怕就难了。

张问想起了那本《大明日记》,它记录得很粗略,没有任何细节的东西,但是国家后来的走向是写清楚了的……他读完之后,认为汉家慢慢变得低贱而落伍,原因就是在某些阶段干着不相干的事儿,和种族的优劣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咱们真的低劣,能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遥遥领先?

所以张问权衡得失之后,选择了历史的责任。他张氏一家的前途,比不上整个国家的前途……修身齐家平天下,张问内心黑暗,但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

他叫人传唤宋应星到的德胜门,从傍晚到第二天天明,张问和宋应星谈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张问便承诺破格提升宋应星为工部侍郎,全权掌管火器的研制以及推广新技术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应用。

天已大明,张问一夜没睡,满脸油腻,他从德胜门城楼下来,准备回家休息。就在这时,一个文官急冲冲地赶了过来,说道:“张阁老,山西急报,元辅请张阁老快到内阁商议大事。”

山西?杨鹤在山西做巡抚已经快半年了,不知道出什么事儿。张问顾不得疲惫,忙叫人赶车送他去内阁衙门。

走进内阁院子那座重檐庑殿顶的办公楼,首辅顾秉镰早已在孔子像面前左右焦急地踱步等候,见到张问进来,他顿时一跺脚道:“这个杨鹤!不知道在山西搞什么事!”

“发生了什么?”张问顿时意识到不是什么好消息。

顾秉镰把手里的急报递给张问:“信王朱由检不知怎么跑到了西北,煽动了陕西、甘肃、山西境内的几个县府叛变,又和陕西的草寇王嘉胤等好几部勾结在一块,聚众数万,进入山西。杨鹤这个草包临时调集大军围剿,在黄河和汾河之间大战。杨鹤一部临阵倒戈,官军大败,丧师三万余,西宁、延安、平阳数府一线的广大地区全部丢失,杨鹤困守太原,发急报向朝廷求援!”

张问一边看奏报,一边沉住气说道:“也不能全怪杨鹤。朱由检毕竟是皇家正嗣,而且曾经有过皇帝的名分,他拉起大旗,定然容易煽动地方官僚叛变,况且地方缙绅本来就对咱们这个政权不满……杨鹤自己没有叛变,已是不易,他刚去山西几个月,没有多少自己的亲信,只能依靠地方上的势力平叛,难度自然较大。”

顾秉镰道:“应该立刻召杨鹤回京问罪,另派大员去山西扑灭火势。”

“派谁去都是一样的结果,而且太原未失,山西就还在我们手里,临阵换将不是好事,让杨鹤继续固守太原,调集各地军队构筑防线,防止叛军东扩。”张问揉了揉太阳穴,又对旁边的吏员说道,“叫人打盆凉水进来。”

“是,大人。”

他用凉水洗了个脸,然后传唤了几个朝廷重臣商议。兵部尚书朱燮元,西官厅参事沈敬、黄仁直等重要官员来到内阁衙门参加了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