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

“既然这个记账法如此高明,莫如先在某个县试用一两年,看看效果再决定是否推行天下,刘先生意下如何?”弘治帝性格很谨慎,不会胡乱决定一件关系大明赋税钱粮的大事。

刘健摇摇头,苦笑道:“陛下,此法不可行,至少这几年不可行,甚至连某县试用也不行……”

弘治帝一愣:“为何?”

不用刘健回答,弘治帝立马明白了原因。

这大明的官场,贪官太多了,谁会答应用这种近乎完全透明的记账法,来断了这些贪官的财路呢?

记账法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人啊。贪官是杀不尽的,可天子却需要他们来帮自己治理国家。

弘治帝神色郁结地叹了口气,目光低垂,看着奏本上一个陌生的名字。

“可惜了这位名叫秦堪的书生,明明心怀报国忠君之志,志高却不可遂,生不逢时也。”弘治帝说着,脸上露出痛苦之色。

人才生不逢时是谁的责任?

除了他这个大明皇帝,还会是谁的责任?

弘治帝痛苦的不是秦堪的际遇,他痛苦的是大明这中兴的表象下,处处隐藏着的危机。

听着弘治帝对秦堪这位陌生书生的评语,一旁默不出声的牟斌眼中露出了光亮。

向前走了两步,牟斌朝弘治帝躬身禀道:“陛下,恕臣鲁莽,臣有件事必须面禀。”

“何事?”

“陛下刚才所言的这位名叫秦堪的书生,他……正是我锦衣卫下百户。”

“哦?原来竟是锦衣卫的人才,好,牟爱卿为国纳士,忠心可勉,呵呵。”弘治帝不由欣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