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

皇帝如此推心置腹,各人听的都是欢喜,当即躬身下拜,口中颂圣谢恩不提。

君臣正自叙话,却又有近卫前来提醒,时辰已到,赵桓该当换衣上路。

待赵桓换过衣袍出外,张俊等人早就在外等候,今日与往常不同,各人换过常袍,皆着吉服,高冠紫袍,看起来威严之余,又添喜庆。

赵桓看的一笑,翻身上马,向着各人吩咐道:“走罢。”

说罢一马当先,奔驰在前,费伦与折彦适等人也急忙上马,跟随在后。

张俊性格直爽刚毅,策马与一众大臣跟随在赵桓身边,却是面露不满之色,向着皇帝道:“这个合不勒汗,太过狡猾。将太上留在他军中,逼的陛下出城前往蒙古人军中,在礼节上先占头筹,当真可恶。”

原来宋军收复燕京之前,合不勒眼看在这里讨不到什么便宜,便又派兵前去扫荡金人残余。上京失陷,宗室亲贵几乎全部战死,留守在东北故地的金兵原本也不是精锐,除了少数蒙古兵吃了亏外,金国故地几乎被蒙古人一扫而空,全数占领。

而五国城因为关押着大量的宋人,甚至抱括宋帝赵佶这样的大人物,金兵留有不少精兵看守,合不勒知道投入大收获也大的道理,便派了一万精锐,打败守卫五国的金兵,将城内宋人全数救了出来,其中也包括垂垂老矣的赵佶。

得到赵佶之后,合不勒自然也知道奇货可居的道理,当下连同赵佶和其余的宋朝宗室亲贵一起,留在自己的大营之中。宋人得燕京前,他借口兵凶战危,道路遥远,不肯绕道云中将赵佶送回,到赵桓亲自赶到,迅速收回燕京之后,因为赵佶就在蒙古人军中,也只得以帝王之尊,亲自到蒙古人的军营之内,前去奉迎自己父亲。

第196章 父子相见

而在宋人大臣心中,宋朝是中华上国,原本有文教而无武功,现下文治显赫,武功也是骄人,而更有不少人看到蒙古人的危害和潜在的危胁,愈加不愿意皇帝与所谓的蒙古大汗有什么交集。

而更加令大臣们惶怕的是,曾有传言,皇帝在逃归大宋时,曾经得过蒙古汗的助力,曾经结为安答兄弟,而今对方为消失金国立下了诺大功劳,若是提出什么过份的要求,只怕皇帝碍于面子,一时也难以拒绝。

好在大宋刚刚战胜强敌,六十万禁军精强无比,更多的武器,盔甲,更方便使用的大型突火枪和强弩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整个禁军都将更换盔甲和武器,更多的有巨大威力的武器要下发军中,禁军的人数虽然不比前朝多,战斗力却强过了百倍,这也使得朝野上下,对宋国现今的国力充满信心,不至于害怕如辽朝末年那样,刚刚倒了一个强敌,又来一个更加凶狠的。

对众人的心思,赵桓自然是心知肚明。张俊此时看似抱怨对方奸滑,其实还是存了一个试探帝意的想法。

他微微一笑,向着张俊答道:“蛮夷么,总是不能以诚待人,朕为华夏之主,一点胸襟度量还是有的,便让他先来拜朕,又何益于朕,朕去见他,又何损于朕?”

这话说的光风霁月,就差说什么远人不服,以仁德感化了。张俊等人听的满腹纳闷,却又不敢反对这样明显符命圣人说教的话语,当下一个个缄口不语,却只是在肚里暗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