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格连滚带爬出门, 拦住了那匹快马。

之后,他来来回回折腾了数次, 终于弄出了些各方面似乎都及格了的水泥,派人给曹觅呈了过去。

曹觅一看,直接打回去了,说是根本不合格。

在给刘格回信提出意见的同时,曹觅委婉地建议他可以找一些资历深的烧瓷的师父帮忙看看——问题一定出在烧制的环节, 要想办法改良烧制手段。

刘格自知没办好事,有些沮丧的同时,忙不迭按照曹觅的吩咐,去请了几个老师傅入坊。

好在辽州本就有烧瓷器的历史,这样的人并不难找。

转机就出现这批老师傅中,一个姓曾的烧窑师傅身上。

那天,刘格带着手下的人,又弄出来一批新的水泥。众人熬到深夜,等待着水泥风干,但结果显示仍旧不合格。

刘格失望地叹了口气,朝着周围的人摆摆手:“算了算了,你们先回去休息吧。”

众人面面相觑,一脸凝重地各自回屋。其中,又以曾师傅所在的那一批烧窑师傅最为忧心。

之前提过辽州的陶瓷历史,在那个还和平的年代,辽州出产的锈纹瓷也是享誉整个盛朝的。精美的瓷器远销各地,也养活了一大批烧造瓷器的工匠。

后来,戎人南侵,辽州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被侵占。盛朝人心惶惶之下,带着特殊绣红色的辽州瓷被看作血火灾孽的象征,辽州瓷业从此一蹶不振。

大批造瓷工匠下岗,有的艰难转行,有的就咬咬牙,弄起了小作坊,勉强维持生计。

这次,是因为曹觅的需求,他们这群人才能被重新聘用进工坊,拿上旱涝保收的高收入,所有人都十分珍惜这个饭碗。

刘格急,曾师傅这群人更急!

他们生怕这位大管事一看自己不顶用,又将他们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