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页

打发走了王元宝,叶畅回到车上,李腾空一直从车窗那儿默默望着他,目光中情谊绵绵,见他回来,起身相迎。

揽着李腾空又坐了下去,叶畅喘了口气,然后哈哈大笑了三声。

如果不是李林甫死了,叶畅这笑会更畅快些。

“那位王翁拿来的东西,对郎君甚为重要?”李腾空讶然问道。

“不是对我重要,是对我们华夏甚为重要!”叶畅几乎是一字一句地道。

“郎君何作此言?”

“稻粱麦豆,对咱们华夏重要吧?王元宝拿来之物,便与稻粱麦豆一般,甚至更胜过稻粱麦豆!”叶畅道:“娘子聪慧,猜猜看我为何如此说。”

这些时日,李腾空一直郁郁,两人膝下又无孩儿可以承欢解忧,所以叶畅借此机会,合一个问题分分她的心,免得总是悲伤。李腾空眼眸微转,然后惊愕地掩住小嘴:“莫非,这二者皆为高产,不论贫腴与否,都能高产?”

李腾空一语说到了关键,这让叶畅觉得有些无趣:“这么简单便被你说中了?”

李腾空掩着嘴,微微笑了一下,然后又收敛住:“郎君唯利是图,这一世往来奔波,都是为万民之利,为万世之利,若不是如此,有何事能令郎君如此欢喜!”

说到这里,她美目微微撩了一下,心中隐隐生痛:若不是叶畅如此高兴,在失去父亲之后,她又如何高兴得起来?

“我自己倒不觉得自己如此了不得……你说的对,有些人眼中,我只是唯利是图罢了。”叶畅自嘲了一句,然后正色道:“娘子,这事情我只对你说,玉米、马铃薯亩产可至数百乃至千斤之上,操持得法,甚至数千金亦有可能!”

李腾空虽出身富贵,品性高洁,却不是不接地气的娇小姐。跟着叶畅,多少了解一些实务,对粮食产量,自有认知。她知道叶畅这些年在辽东、安西和云南都在全力推动大农庄耕作,对于选种育种、施肥除虫甚至改造耕地都极其上心。在辽东,由辽东体系中薪俸最高的王昌龄亲自主持的农学所,专门进行农作物的栽培研究。

目前大唐粮食亩产最多的便在辽东,每亩产量也不过是三百余斤,这已经是很了不得的成绩。

若是千斤……

李腾空终于明白,叶畅为什么这么兴奋激动。

亩产千斤,能够养活多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