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页

或许是太顺了,故此叶畅有些小视天下英雄吧,他手下的那些学生们,虽然可能挺厉害的,但是怎么能稳胜过国子监的太学生和算学博士们?

此时便见试棚中,京兆府的小吏开始宣读此次试较的规则。

双方各出十题,当然,出这十题者必然自己有答案,否则专出谁也无法解的题目,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试较总时一个时辰,每解一题,便交纳一题答案,谁解开的题多谁胜;若是规定的时间内双方解出题目相同,则以先解完方为胜。

考场周围完全静下来,无论对于参与试较的双方,还是看热闹的百姓,这都是极新奇的事情。

“咦,国子监算学馆这边人好多,而旅顺书院那边,怎么只有三个人?”有人看出了问题,惊讶地问道。

“旅顺远在数千里之外,哪里能及时调来那么多人手,据说这三位,乃是旅顺书院佼佼者,叶公带着身边,原是准备耳提面命,恰好遇到今日之事,所以出来比试。”

“那也太不公平了吧,三对二十余人……而且他们三个都如此少年,那边却是一堆大叔!”

看热闹的提出这个问题,李隆基也同样提出这个问题:“叶畅,你只以三人对二十余名国子监师生,未免太小瞧国子监了吧?”

“非是臣小瞧,算学之事,又不是战阵之上,人多者必然占优。”叶畅一笑:“虽是一人智短众人计长,可做这些题,却不存在这样事情。”

叶畅话语中未了之意,李隆基听了出来。叶畅分明是对自己的这些随从极有信心,觉得他们可以轻易碾压算学馆之人。

既是这般有信心,那么就还有热闹可看,李隆基要的,也只是有热闹可看。

紧接着双方拿出各自备好的备试材料,给小吏检查,确认并无夹带舞弊之举。算学馆那边,是一叠稿纸、一些笔,再就是算筹,瞿昙巽检视了一遍自己这边的东西,便去看旅顺书院那边的物品。

纸、笔自不必说,甚至旅顺书院用的铅笔,瞿昙巽都不觉得奇怪,因为铅笔如今也是旅顺外销的商品之一,在长安的文房四宝店里可以买得到。但当看到算盘时,瞿昙巽眉头跳了跳,起身指着算盘道:“此为何物?”

算盘之起源时代颇有争论,不过叶畅在大唐还未曾见到过,他当初在修武时,受元载所非难,便曾经用算盘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账目计算。到了兴办私学与学校之际,为了弥补此时计算用具之不足,他便大力推广珠算之法。他自己还计得加减法口决,乘法也有些印象,唯有除法,是他与张休等人费了不少气力重新总结出来。

珠算是旅顺书院的一门必学课程,几乎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学童都得学会用珠算来做算式题。在场的蔡晨旻、岳曦和杨帆三人,自然是其中佼佼者,算盘在手,随意拨了几下,轻脆的声响,让人不禁精神一振。

“此珠算算盘也,《数术计遗》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阁下既是国子监助教,又为算学馆之师长,岂能不知此物?”蔡晨旻抬起眼,睨视了瞿昙巽一眼:“大惊小怪,只因见识浅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