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页

每隔几日,他就有一封信送往长安,这些信都不经过兵部,而是通过杨家姐妹的渠道,直接送到了李隆基案前。

而杨玉环与杨家姐妹,也利用一切机会,在想法子将他召回长安。

杨钊被李林甫赶出长安的事情,对于杨家姐妹的打击甚大,那些原本对她们退避三舍的权贵们,如今也有胆量与她们较一较力了。

“当真是胡闹!”

心情烦躁的杨钊将手中的公文一扔,怒骂了两声。

周围的仆役们都大气不敢喘,呈上公文的小吏更是缩头缩脑,生怕被杨钊牵怒了。

“侍郎为何发怒?”

这个时候,能够说上话的,就唯有鲜于仲通了。

鲜于仲通与杨钊的关系非同一般,此时虽然因为鲜于仲通吃了败仗连累了杨钊,但念在旧日之恩份上,杨钊仍然留他在府中,算是戴罪立功。

“你且看看,真是乱来,跑到滇南泽去建城……他还嫌是非不多么?”

鲜于仲通将那公文拿起来,公文乃是叶畅遣人发来,内容就是询问当地土人,得知滇南泽沃野数百里,宜在泽东筑一城,以为大唐控制云南之基石。

在叶畅的这份计划中,将在云南筑两座大城,一在滇南泽东,一在洱海之西,两城互为犄角,迁内地汉人入住,再以亲近顺从大唐的熟蛮为助,于各处种植甘蔗,熬取蔗糖。

“滇南泽东……那就是昆川,洱海西则是……就是太和城啊。此两处地点,确实乃是云南最适宜农耕居住之处,若真能得此二城,再能安抚山蛮,则云南永为大唐州郡矣。”看完之后,鲜于仲通淡淡笑着道。

他在剑南为任数年,又曾对南诏动兵,这些地方,不用看图也知道在哪儿。

听他这样说,杨钊不满地道:“鲜于公,你当真如此以为?”

“计是好计,只可惜纸上谈兵罢了。”鲜于仲通略有些不屑地道:“且不说昆川,单说太和城,皮罗阁以之为王都,背苍山而靠洱海,拥龙首、龙尾二雄关,乃南诏腹心之所在,岂易取之!”

“你以为叶畅不是阁罗凤对手?”